芒草根系發達,葉子纖長,花開在桿上,白絨絨的花結滿桿,只有幾張葉子,是一種花比葉多的植物,花開后的芒草人們管它叫芒花。
芒花的生長能力極強,你可以在干旱地帶或是水洼地帶都看到芒花,它和蒲公英一樣美,風起的時候芒花招搖,遍地飛茹,美不勝收。
在藍天白云之下,置身在芒花從中深深呼吸,風從頭上吹過,不由讓人沉醉其中,滌滁心里雜念,頓生幾份對生命的迷戀和大自然的神往。
芒草和茅草相似,平時很多人都說茅屋是用茅草蓋成的,其實茅屋多是用芒草蓋成的,只是“芒”和“亡”字讀音相近,所以人們不會叫“芒屋”。至今我還找不到“芒草”一詞的來源,國人造字多是由于意會才把文字引申出來。“芒”字的來源,或許是由于芒草開的是白花,代表一種不吉利的花而叫“芒”;或是古時的死者多是用芒草編成的草席蓋住,從而把這種編草席的草叫“芒”;還有一種可能是貴富人家住的多是瓦房,而窮人住的卻是用這種草蓋成的房子,為了表示“窮既是死”的意思,所以就把這種草叫“芒”。
芒花雖美,但因為草頭下是個“亡”,所以人人都忌諱說到它,霸王敗走垓下在烏江自刎后,芒草迎花招搖,哀曲凄楚,拾尸的人也許把他葬在芒花從中,也不知頭圈白色孝布,身披白色孝麻扶棺而泣的人是不是涉水而來,但每當讀到“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主卷土來”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等一些關于描寫項羽的詩詞,仿似芒花千秋萬代都在風中為他悲泣。
掃帚多是用芒花制成的,我常思為何大自然有這么多的植物,大樹可以成為棟梁,百草可以扶傷,百花可以贈送,唯獨就芒花只能當成鋪塾,也不入藥,讓人排斥在百花之外,而偏偏用來倒頭拖地而行。只因為他的腰桿太直,植物科種中要算芒桿是最直最光溜溜的,人們把它握在手中最舒適,所以它成了掃帚。
每次站在芒花叢中,我都想起那些死去的人,千千萬萬的芒花就像那些的戰死沙場的將士,也像那些為生計四處奔波的的農民工,他們的腰桿很直,直得沒有一絲嫵媚感,不像那些嬌嫩的花朵般只供富人玩樂,只為達官貴人獻媚。而芒花,哪怕是被風吹落最后一枚花茹,風干了最后的水分,它仍然挺撥地聳立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