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番茄炒蛋”的視頻紅了,一個留學(xué)美國的中國大學(xué)生打電話讓父母教他做“番茄炒蛋”,后來才想起中美時差不同,做番茄炒蛋時正是中國的凌晨三四點。很多人看了這個視頻想起自己的父母,不由得被濃濃親情感動地流了眼淚。只是網(wǎng)絡(luò)的開放性注定了凡事都會有不同的聲音,也有人批評中國式父母總是一手包辦,偌大的孩子不會照顧自己,還打擾父母休息。這些評論的背后透露出立場不同,人的心聲尤其不同。
那些指責(zé)父母嬌生慣養(yǎng),批評孩子不懂事的人就是從旁觀者角度而言的。旁觀者永遠(yuǎn)是冷靜的,當(dāng)有孩子被拐賣,旁觀者總是批評父母不用心,或者象某些記者一樣,不顧失子父母的傷痛,拼命挖掘孩子的日常照片和學(xué)校活動視頻。遇到社會上的不良事情,他們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批判壞人,嘲諷當(dāng)事人。至于善良同情或者如何解決,對不起,他們的原則是? “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 。
他們也有想家的時候,不過他們下班后覺得自己太累,吃飯時又怕耽誤了父母吃飯,晚些又想想父母該休息也睡休息了,一番思想算計下來,這通問候的電話就沒有打出去。他們有錯嗎?沒有,就是太理智了。很多空巢老人就是因為有這樣冷靜的孩子,同樣有這樣的朋友少了一份麻煩,也沒有朋友間的熱情。因為,彬彬有禮其實就是一種心靈上的距離。
這些旁觀者忘了老家有紅白公事時,父母會打電話叫他回家?guī)兔?? 忘了小時侯自己的弟妹會跟他搶東西,忘了他身邊的孩子會朝他要賴,甚至哭鬧著不讓他們上班。他們在無可奈何的同時,都覺得這很正常,為什么這個留學(xué)生給父母打電話學(xué)番茄炒蛋,反而引起這些人的不滿呢?!
這些旁觀者之所以批評中國父母大包大了,是因為他們沒有站在父母角度來看事情。近兩年來,中國留學(xué)生在外國遭遇襲擊的事情屢有發(fā)生,這些留在中國的父母們沒有不提心吊膽的。當(dāng)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時,作為父母來說,他們寧愿半夜起來教孩子番茄炒蛋。這樣一來,中國的父母就能了解孩子在國外的生活近況,也為孩子懂得約朋友來家里吃飯而感到欣慰,當(dāng)看到孩子想在在朋友面前炫耀廚藝時,他們寧愿犧牲自己的睡眠,來滿足孩子可愛的中國心和個人的虛榮心。
當(dāng)孩子逐漸長大,從最初生活上的完全依賴,漸漸變成了經(jīng)濟(jì)上依賴,明知道這是一場無法避免的告別,做父母的仍然會感到痛心。親情之間需要互相依賴,那些愿意生二胎的很少考慮到將來會多個孩子為自己養(yǎng)老,更多是在享受孩子依賴自己的濃濃親情。
禮貌客氣是相對于陌生人來說的,親人之間有的是理解和依賴。舒婷在給兒子的信中,表達(dá)了對兒子談戀愛的殷切期望,兒子開玩笑地說:“ 更有可能的我只會抱回一個baby,請你暫時收養(yǎng)我的孩子。”舒婷說:“ 兒子,我很愿意。”
是的,做父母的寧愿自己的兒子抱回一個孩子,也不愿讓兒子用暗地遺棄或不管不問的方式來解決孩子的問題。因為那樣會讓兒子一輩子都隱藏在巨大的負(fù)罪感里面,比起眾人的明確盤問,父母更不敢追問這個baby的由來,因為怕兒子心痛。
親情就是這么任性,它不需要什么理由,只有理解,寬容和接納。說到這里,大家都明白我的觀點了吧?!孩子,希望你下次想吃魚香肉絲時,首先想到的還是遠(yuǎn)方的父母,歡迎你再給家里打電話,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愿意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