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田飛歌原創文章
文|禾甜
圖|網絡
前幾天,與友相約參加讀書會。會后,幾個朋友在咖啡館里多坐了一會兒。
女同胞聚在一起,話題總也離不開家庭、老公和孩子。
在陽春白雪、才情卓然的背后,女性還是生活在地上,生活在人間煙火氣中。
只有一位著白色連衣裙的女子,一直沒有說話,微笑著聽大家吐槽。
大姐大薇姐叫她:“小晴,你難得來一次,給大家說說你的假老公。”
“薇姐!”
看起來,薇姐和小晴很熟。這么直白地要求別人說隱私,小晴也沒有嗔怪。
“什么‘假老公’呀?”
女同胞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
小晴微微一笑:“就是工作太忙,顧不了家,來無影去無蹤的老公。”
結婚前,小晴就知道老公工作的隨機性和突發性,被準老公丟在商場,丟在電影院,甚至丟在床上的事,時有發生。
求婚時,老公也反復告訴她:
我沒有正常的作息時間,不知幾點上班,更不知幾點下班;越是假期越是忙碌;我也不可能時時刻刻陪著你,有可能在你最需要我的時候,我也沒法趕到你身邊。
預防針打了一次又一次,也沒能讓小晴對老公產生抗體。
因為他們彼此都認定對方,是自己一直在找的人,是與自己最契合的人,是愿意共度一生的人,誰也不想因為聚少離多的困難而放棄彼此。
結婚之后直到懷孕之前,小晴也沒覺得有什么不適,來無影,去無蹤,小晴已經習慣。
直到挺著大肚子,自己去做產檢,自己在一溜準爸爸中間排隊掛號繳費的時候,小晴才開始感慨:
有老公陪真好誒!
這個想法如暈染在宣紙上的水漬,時間越長,印跡越大,小晴才發現,原來自己始終是一個人在生活。
說好了回家吃飯,飯菜熱了又熱,蹤影難尋;
說好了第二天送兒子上學,早上一紙留言:抱歉,人已不見;
說好了陪孩子過生日,蠟燭未滅身已遠;
說好了一起旅游,別人家傾巢出動,小晴家母子成雙;
說好了一起吃團圓飯、守歲看春晚,那個人卻在旁觀別人家吃年夜飯看春晚,陪別人倒數迎新年;
小晴有時也會委屈,但愛他就要理解他,一想到老公不忙的時候,對自己體貼入微,把家務事做了一遍又一遍,陪兒子嬉戲笑鬧,小晴就心軟,她明了老公的愧疚,也理解生活的不易,深知“我雙手搬磚,就沒法抱你,雙手放開磚,就沒法養你”的無奈,何必要去責難,讓彼此傷心。
“那你就沒有抱怨過?你這屬于喪偶式婚姻、喪偶式育兒!”有人憋不住要為小晴說話。
“抱怨過呀。只是我也被老公吐槽為‘假老婆’。”小晴吃吃笑著說。
小晴與老公雖不在同一家單位,但工作性質都是一樣的:
上班下班沒準點,有任務隨時要離開。兩人約會,不是他爽約就是她遲到;有時玩得正高興,卻要突然互道再見,各有各的任務在召喚。
婚后也是如此,兩人很難有同時休息的時候。但只要一人有空,就會把家打理一下,做做飯、打掃衛生。出門去兵荒馬亂,回家來溫馨怡然。不過這溫馨怡然,多數時間只有一人獨享。
老公說,他也一直覺得自己娶了個‘假老婆’,飄飄欲仙,來去無蹤。有時一個通宵不見人影,次日早上那個是他老婆的女人,才滿臉疲憊、雙眼通紅,抱抱他后,走進臥室,倒頭就睡。每當這個時候,就是老婆負責的新項目要被論證的時候。老公便主動承擔下所有的家務。
而覺得自己有個真老婆,竟是在小晴生孩子坐月子的時候,因為出不了門,只能在家呆著,屋里有了女人,就有了家的感覺。
有了孩子就不能象以前那樣風風火火了。孩子小,離不開母親。小晴主動減少工作量,把更多精力放回家庭,老公才時不時地有口熱飯吃。
以前,小晴不會做飯,在經歷手上重重刀傷后,一桌色香味俱佳的飯菜也能快速端出;
以前,小晴怕黑、膽小,現在是為母則剛,越來越堅強,燈管壞了,自己換;水管壞了,小晴拿著管鉗就往上沖。
有一次,小晴口無遮攔地說:“我除了不能自我繁殖外,什么都會干了。”
老公一下子淚奔,一把把女人摟進懷里,傻小晴還在辯解:“我沒有責怪你的意思。真的沒有!”
從那以后,老公盡量調整工作節奏,盡量在一人忙的時候,另一人能照顧家、照顧孩子。
孩子也很乖巧,從來不問爸爸去哪里,媽媽去哪里。因為他知道,爸媽只要有空,一定會陪著自己,他會笑得合不攏嘴。
彼此的理解,讓家更和諧。
小晴說,經常有情感專家振振有詞地教育女性:不舍得為你花時間的男人一定要舍棄,他連時間都不愿給你,還能把愛給你嗎?
如果她也白癡一樣聽專家的話,他們的婚姻早就不存在了。
很慶幸,她嫁給了“假老公”,讓自己在婚姻中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懂得,婚姻中的兩個人應該是各自獨立,又彼此靈魂相依。
一段婚姻,愛為前提,理解和體諒為兩翼。她和老公能開心地生活,是因為對彼此深深的依戀、理解和體諒。
都是工薪階層,都在為更好的生活而打拼,哪里有那么多激情浪漫要時刻膩在一起?哪里有那么多矯情的事情要去糾纏計較?
況且,什么才是婚姻最幸福最舒服的狀態?外人何足為道呢?
婚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要兩人都能感覺到無束縛、彼此自由,心靈投契且相互依靠,并都能享受這種相處模式,才是婚姻最好的狀態吧。
要達到這樣的狀態,一定是有愛的,一定是有理解和體諒的。就如《手賬阿德勒》中寫的那樣:
“幸福婚姻是這樣的:你是我見過最好的人,你是最契合我的人,你是我眼里最優秀的人,你是我的靈魂伴侶,你是能給我保護的人,你是我的知心朋友,你是能分享我一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