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夏鵬,2005 年,當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在英國拿到了世界英語演講比賽的冠軍,也是全球第二個華人冠軍,同年再赴英國,受到菲利普親王的接見。接下來畢業、進入新東方并一路成為新東方集團戰略規劃總監。之后成立自己的品牌,獲得數千萬美金融資……我的這些年,像是經歷了許多人的一生。
而我并非出身富貴,我常常會想起在貴州山溝里的童年。有人說,日光之下并無新事。如果我的人生逆襲之路有稍許借鑒與價值,我愿意將所有干貨從頭說起,我是如何依憑英語,成就了我的人生。
1984 年,我出生在貴州,父母是三線軍工廠的普通職工,他們的學歷不算高,那個時候被稱作“電大”,也就是“電視大學”的意思。如果附會牽強一番,他們算是中國在線教育的第一批學生。我父親那個時候是一名工程師,我母親是辦公室文員,兩個人在工作與生活中跟英語毫無干系,加之我身處貴州山溝里從,他們那個時候讓我學習英語,現在看來很平常,而那時卻真的是高瞻遠矚。我很感謝他們,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子女的未來。
那時我大概三年級,開始最早用的教材叫做 Big Muzzy 的電視節目,許戈輝主持的,新華書店也有配套的教材和磁帶。我的老師就是我父親,他會翻著字典,讓我聽著磁帶去讀。其結果是慘痛的,我對我父親對英語的聲音現在基本上沒有什么記憶了,也有可能他基本沒有怎么帶我讀,我留下的兩個印象是:1. 這本教材太傻了,一個毛茸茸的外星人,見到什么吃什么之類的,完全不能用作英語的溝通之用;2. 那年春節,我姑姑姑父一家從桂林來貴州過年,我讀了一段教材里的英語,姑父說,這是農民發音,雖然他自己的英語到底怎么樣我也不得而知。從此之后我索性也不學了,下學之后,基本上就是練大字,踢球,玩沙子,寫作業。
這至少證明:一般教育背景的父母,親自教孩子英語,從技術層面上是不成立的。我父母當時也認識到了這點,也沒有繼續的逼迫我。監督與逼迫子女的學習,這是一個中性詞,有消極意義,但也有積極意義。例如他們沒有逼我跟著綠毛怪學英語,但是仍然逼著我練大字,我當時即使有一萬個不情愿,但現在看到自己提筆寫出來的字,還是很感謝他們。
我正式開始學英語是在小學五年級暑假,父母帶我去省城貴陽,參加百年英語的培訓。從 ABC 開始學,我是班級里年紀偏大的學生,從此 5 年時間,每個周末加上寒暑假,我要自己坐車 2 個多小時去上課。其實學英語不在乎年紀大小,并不是越早學越好,關鍵是持之以恒。
1996 年,百年英語已經成為貴陽英語培訓行業的翹楚,創辦人是一對夫婦,何迅先生和陳輝女士。他們親自上陣教學,何老師教高期班,陳老師教低期班,我的入門班老師叫 Mr. Wang,給我起了一個英文名字叫 Simon,這個名字一直用到大學,才換回漢語拼音。我當時非常喜歡 Mr. Wang 上的課,就一個原因:語音漂亮。
小孩子其實最會挑老師。現在很多機構對于老師的宣傳無所不用其極,成年人反而容易受到廣告的影響。小孩子對此全然不知,但是卻對美好的事物有著第一時間的理解和感受。前幾日在上海和王玘老師吃飯,玘師,有匪君子也。席間談及他的育女經,他家千金學鋼琴,一開始亂彈一氣,玘師卻毫不生氣,決定親自示范,苦練多日,和自己的女兒一較高下,其女深受音律美好之震撼,玘師此時敲打她:凡是美好的事物,都要為此付出代價。
學習英語難以堅持在于代價巨大,而代價是否值得堅持,關鍵在于追尋的事物是否是美好的。
當我們把英語學習變成“為稻粱謀”的營生工具,則會隨時計算代價與收獲的關系,能夠堅持到底的人,寥若星辰。人對于美好的事物會有天生的向往。要學好一個技能,首要任務是這個技能的美學教育。
以術求術,術不可得。
以道求術,術可得。
作者:夏鵬
英語教師。南京大學英語系畢業。2005年世界英語演講比賽總冠軍。現任中國英語演講國家隊總教練。長江商學院MBA,倫敦商學院客座講師,撰稿人。詠春弟子。創業一年獲千萬美金融資。
感謝你不離不棄看到這里,如果文章對你有所啟發,還請多多關注和點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