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已是公認的健康大敵。長期高血糖會損害全身器官,如果不加控制,最終會給身體帶來毀滅性的傷害。
曾經,它在歐美的患病率最高,曾經,它被稱作“富貴病”,大部分的人認為只有生活優裕的人才會得病。
而現在,糖尿病的患病人群遍布全世界,且呈低齡化趨勢,協和專家認為,糖尿病已經不是“富貴病”,而是“貧困病”和“無知病”。
01 小知識
截至2013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公布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8歲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達到10.4%。估計全國有1.39億糖尿病患者,成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國。
為什么說糖尿病是貧困病?
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在那些先富起來的國家、地區,糖尿病發生率增高的情況已經開始改善。
這是因為經過幾代人,“節約基因”在發生新的變化,能量的儲存能力也在減退。
另外,相對貧窮的地方,富裕地區的人有更多機會接受良好教育,他們更加注重生活質量,科學地安排飲食生活并進行體育鍛煉。而且,能夠及時接收最新的疾病預防資訊。
最新的研究也證實,在美國,在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文化程度顯著相關,基本成反比。其中,文盲的患病率最高。
所以才說,糖尿病漸漸成為了“貧困病”,“無知病”。而為了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未病先防”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糖尿病,如何未病先防?
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專家認為,想要控制糖尿病發病率及病變率,未病先防是關鍵!
>>>>哪些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指目前血糖完全正常,但得糖尿病的危險較大的人群。主要包括:
1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家族史陽性、具有某種遺傳標志和免疫學標志的人群。
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肥胖者,曾有過高血糖或尿糖陽性者,生過8斤以上的巨大胎兒者。也有人把吸煙者列入了高危人群范圍。
高危人群得糖尿病的幾率要不一般人大得多,所以,這類人群是防止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損的重點對象。
>>>>如何通過飲食控制糖尿病?
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可以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飲食方面主要應做好以下幾點:
控制總熱量:除了主食控制,糖尿病人在副食、肉類、脂肪類等熱量較高的食品上,都應該進行綜合控制。
保持營養均衡: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都是必要的營養成分,糖尿病人應將三者的熱量占比控制在55%、25%和20%左右。
少食多餐:具體來說,應做到“一天不少于3餐,一餐不多于2兩”的進食方法,每天進主食超過6兩者,可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則。多吃高纖維食物。
飲食清淡:“清”是指低脂少油飲食,“淡”是指不甜不咸飲食。
忌煙酒:盡量少喝酒,不抽煙,對血糖控制很有好處。
>>>>怎樣運動控制糖尿病呢?
作為糖尿病的“五駕馬車”之一,體育運動是治療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合理的體育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抵抗力,控制體重,而且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液黏稠度,調節血脂,以及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控制。
對于糖友來說,運動過少、運動過度都是不好的,那么,如何進行合理的運動呢?主要有幾點:
運動量:如果糖友運動后,精力充沛,吃得好睡得好,不容易感到疲勞,那么說明這樣的運動量是恰當的。
運動時間:一般認為,糖友每次運動時間以20—30分鐘為宜。
運動方式:散步、太極拳、平衡鍛煉,另外,做家務也是不錯的運動方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