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看一個新聞:
2016年7月7日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獲悉,一名女姓患者年僅20歲,7月4日14時28分急救入院,來院30分鐘前,她曾在一家健身房運動,在靜息狀態下突然倒地,現場人員即刻對其進行心肺復蘇,隨后經由120送入該院,經搶救最終不幸身亡。
如果覺得個例不夠說明問題,我們可以隨便在百度上搜一下:
搜索得到的結果多么觸目驚心!!
對于熱衷于健身的當代社會來說,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
縱觀健身行業短期內的迅速發展和普及,說到底,并不是因為其真的包治百病,而是因為其背后商業資本的推動。正如某度網站的競價排名,排名靠前的也并不是因為其技術多高,服務多好,而是因為其出的錢多,僅此而已。
所以,對于健身教練而言,他們雖是技能指導者,但更重要的是銷售人員,他們推銷的課程、拉來的客源均和收入息息相關,只不過因為他們自身擁有一定的技能,且走在時尚的前沿,才使他們比推銷實體產品的要體面許多吧。他們從本質上和推銷安利的沒啥區別,唯一區別就是有底線和沒底線!
那么,既然健身也不一定會給我們帶來健康,甚至還會加速死亡,我們是不是就應該不運動了呢?是不是就應該像烏龜一樣每天動也不動只留兩個鼻孔呼吸呢?
不,我們還是要運動的,只不過我們要保持以下態度:
1、對健身、運動不要神話!天朝社會最不缺的就是人,所以盲從的人也就相對而言多起來,可能好多人還沒有確定自己的目標到底是什么,就想看看別人怎么辦,就想被潮流推著走,以致于出現“科學神教”、“健身神教”等等。其實很多人根本就沒搞懂“健身是什么?”“怎樣合理運動?”“自身狀況最適合哪一類運動?”等等,出于裝逼和跟風的需要,看到別人健身,覺得很炫酷,馬上就跑去健身、運動,那么從這一點來說,這些人和他(她)們一貫鄙視的廣場舞大媽有什么區別?
2、健身、運動絕不能以裝逼和腱子肉為目地!說白了,就是不要一味追求高強度鍛煉!我們都知道,物極必反,高強度訓練除了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外,對于平時工作壓力大、休息時間少的長期體力透支人士來說,高強度訓練會造成臟器高負荷透支,嚴重的甚至會引發衰竭和猝死!!!是衰竭和猝死啊各位!!!機器都要保養保修,何況一個這么精密的人體?再怎么說我們也都是血肉之軀,又不是鋼鐵俠,怎能經得住那樣的折騰呢。
3、最好的健身和運動方式不是在健身房,而是在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各位熱衷健身的朋友,每天花幾個小時的時間去健身房集中鍛煉,為什么不化整為零,讓鍛煉融于工作生活的每個時刻呢?例如上下班,可以騎自行車或者步行;進寫字樓,可以爬爬樓梯;吃飯之后,可以散散步,促進消化吸收;工作之中,可以花幾分鐘時間做做頸椎操腰椎操。。。這樣下來,不會比你去健身房消耗的卡路里少,同時因為運動分散在一整天各個時段之中,就不會造成身體集中時段高強度鍛煉所帶來的負荷透支!這樣更加符合身體的均勻消耗與運動原則,而且還省時省錢,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說,我們反對的不是健身,而是“物極必反”和“過猶不及”!很誠懇的告訴高強度加班族們:盡量少做高強度運動鍛煉,否則容易進一步使身體超負荷與透支。所謂運動之后的精力充沛純粹是一種假象啊,那叫飲鴆止渴!
有時間,就多睡覺多休息,加班期間多補充能量,做一些舒緩的運動,把運動分散在生活工作的每個瞬間,才是最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