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看到一本書,書里面描寫了一對中年夫妻。其實就是很常見的套路,妻子在家做全職媽媽,丈夫在外打拼,功成名就的丈夫有了外遇,是一個年輕貌美的情人。后續是兩人離婚,但是丈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后想請求妻子復婚。
? ? ? 后續結果我還沒看到,但是這引發了我對于伴侶出軌的一個思考,我對于伴侶出軌的態度是絕不原諒。我覺得我對于感情的要求很高,我的伴侶如果出軌了,現在是法治社會不允許,如果是以前我覺得我可能會手刃他。
? ? ? 但是同時也引發了我對于“處女”的思考。我很小的時候,大概是在小學4年級看到了一篇雜志文章,里面描述了男人們對于“處女情結”的狂熱,不是“處女”就代表著不干凈、不貞潔、放蕩等等。在文章里女主人公年輕時遭遇不測,被小混混強暴。后面遇到了合適的結婚對象,她費盡心思在結婚對象面前隱瞞,一直到新婚夜被發現,當然最后的結局是離婚。過了快十年我還記得文章的最后一句,“我的婚姻只維持了一夜”。這句話給我的震撼很大,因為這里面透露出女主人公的絕望,被強暴不是她愿意的但是她沒辦法阻止,對本來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對象的離去的傷心。可能她的心情很復雜,但是我現在社會閱歷不夠,沒辦法完整解讀。
? ? ? 但是,我突然就想到是不是“處女”真的就這么重要嗎?我為什么現在會覺得“處女重要”,是因為我現在愿意保持處女的狀態是因為我希望我以后的伴侶也能保持“干凈”,不管是精神上還是身體上。但是我后來上了大學發現,男生不管多大,只要有生殖器官就會下半身思考。舉例一,在上初中時我就聽說有女同學跟著混混去開房,甚至到了懷孕的程度;舉例二,大學時我很震驚的是學生會組團去嫖娼,就是會出現人帶人的情況,已經接觸嫖娼的人會帶著沒有接觸的人去。最開始是不知情的情況,只說帶你玩個好東西,當然據我所了解到的故事主人公沒有拒絕這次“好意”,他上了床;舉例三,我在吃飯的時候很無意聽到了兩位男士的聊天,他們剛好聊到自己的同學近況,一位男士就說某某某現在在當教培機構的老師還不錯,突然一位男士發問,問啥我沒聽清楚,但是回答我聽清楚了“他嘛,還是老樣子,有錢了就去嫖,時不時來一下。”。還有社會上的新聞,還有老頭顫顫巍巍地都要去嫖娼、一堆約炮的。一方面我覺得蠻觸目驚心,另一方面當男生普遍接觸性生活很早,早到我選定“他”為我的伴侶之前就已經有性生活,那我就覺得這個“處女”不重要了。
? ? ? 那為什么會有人覺得“處女”重要?我覺得更多是父權制社會的規訓。從古至今“處女”代表的含義基本是由男性所賦予,就像我上面說的,不是“處女”就代表不干凈、放蕩、放浪形骸,就應該受到懲罰。就像我刷知乎,上面都還有男性在上面講述不是處女就會受到歧視、譴責等等。而一遍又一遍的規訓之下,部分女性也成為這種思想的擁護者。當一名女性出去處女身份時就會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道德譴責。但是身份轉換成男性,好像得到的待遇會天差地別,人們會叫他浪子、風流多情。哪怕一直到現在,在言情小說里面男性主導的文章更多的是開后宮,也就是一夫多妻制。但是在女性主導的文章里面,更多的是渴求一生一世一雙人,男主角不一定干凈,但是女主角一定漂亮溫柔且是處女。但是是不是處女真的造成了很嚴重的社會危害,損害了別人的利益嗎?好像也沒有。
? ? ? 是不是處女的判定標準是有沒有過性生活。沒有過就是處女,有過就不是處女。換句話說,是否是處女只能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性生活,并不能判斷一個人是否忠貞、是否干凈。說實話其實我覺得有沒有性生活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因為人也不過是一種高級動物,而動物一定會有交配、繁衍生息的本能,試問誰會沒有生理需求。但是人與野獸之所以有分別,也是因為人具有思維智慧,懂得克制本能。所以我不覺得有生理需求就要出軌、嫖娼、濫交是什么好事。
? ? ? 現在甚至還會有“一膜定生死”的言論出現,男性高高在上對女性們評頭論足,認為處女就是“極品貨”,在相親市場上也更受歡迎,看不到女性本身的閃光點和智慧,我真就是沒話說。
? ? ? 總結,我覺得是不是處女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過的開不開心。
? ? ? 其實我寫完之后在從頭看,我覺得我也被“處女論”所影響,但是我現在寫下這些思考也代表著我終有一日會擺脫。
? ? ? 以上是我根據過往生活經歷的一切思考,我明白這些言論放在現在還是有些驚世駭俗。有人認可,也會有人不認可。但是僅限于理性討論不上升人身攻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