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鄉常家莊學校 管亮云
熊浩在他的演講《萬世師表》上說過這樣一段話:“這世界還會不會有一種不一樣的人,他以他的生命質量,撐起導師這個詞的隆重分量。他以他自己的生命光亮,點亮導師這兩個字的生命光華。如果有,他是誰,他有何等模樣?”
你是誰?我是誰?我們是誰?我們,以何等模樣站在這三尺講臺?我們,是否以自己的生命質量撐起老師這兩個字的隆重分量和應有的光華?
一個世紀前,陶行知老先生振聾發聵地說:“中國的教育,就是到農村去的教育,就是到鄉下去的教育。因為如果農村沒有改觀,國家就沒有希望?!?/p>
一百年過去了,這句話依然有用!
所以,我們把根扎在這兒,扎在鄉村教育這塊熱土。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我們踏著陶老先生的足跡,用知識點亮孩子們的童年,讓教室溫暖孩子們的成長路。這,就是我們的初心和不懈追求!
在我們常家莊學校,每個人都把工作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我們學校的郭記昌老師,今年已經56歲,還像年輕人一樣連軸轉,帶著數學課,兼任學校的保管工作,只要學校有事,不論周末還是假期,隨叫隨到。去年冬天,他的老父親生病住院,作為家中的獨子,他本該床前盡孝,但是他放心不下班里的孩子,白天到校上課,晚上再到醫院伺候老父親,熬紅了雙眼,熬瘦了身子,硬是沒有耽誤孩子們一節課。高啟增老師帶著藥上課是常態。劉秀月大姐,在退休的前一天,教室里依然回蕩著她激情洋溢的講課聲。苗玉青老師,扎根常家莊學校近30年,無怨無悔,送走了一屆又一屆孩子,撐起學校一片藍天。王麗和余虹兩位臨聘教師,一心撲在學生身上,根本沒有考慮自己微薄的收入是不是和付出成正比。他們經常說的話就是:“我們既然站到了講臺上,就要對得起孩子們和家長!”還有侯瑞芳,鄭凱莉,胡寶周等等等等,每個人都在為鄉村教育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
我們用兢兢業業的奉獻精神詮釋著一位鄉村教師的初心。
黨和國家賦予的這份責任和使命,讓我們忘我地工作,讓我們不計名利,默默奉獻。
責任和使命會讓我們把每個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孩子,給他們足夠的溫暖和光亮。
我們班有個孩子一次大手術后,家長猶豫讓不讓他來學校。不來吧,怕耽誤功課,來吧,醫生囑咐不能上下樓梯,孩子沒有辦法上廁所。我知道后對家長說:“沒事兒,讓孩子來吧!”我給孩子準備了塑料瓶和小盆,方便給他接屎尿。孩子很懂事,為了不給我添麻煩,就控制自己的飲水量。我知道了對他說:“孩子,老師不怕麻煩,會像媽媽一樣照顧你的,你要多喝水,身體才能康復得快!”就這樣,我給孩子接尿幾乎一個學期,直到他可以自己上廁所。孩子的家長很感動,曾經寫感謝信送到學校。我覺得,自己只是做了一個為師者應該做的一切,我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讓孩子的童年能多一點光亮,多一點成長的勇氣和力量。
我用班級日志溫暖孩子們的成長路。班主任的工作是繁瑣而復雜的。有時候在工作中會有小小的失誤,比如錯怪了一個孩子,或者批評某個孩子言重了。而這些事如果放到第二天再去說效果會大打折扣。怎么辦?寫班級日志和班級反思。我把班級里發生的事及時記下來,放到班級群里。孩子們通過班級日志重溫當天的學習生活,最主要的是有些棘手的問題通過班級日志就會很好地消化。比如那次我錯怪了一個孩子,我在班級日志上表達了自己的錯誤和歉意,得到了孩子的的諒解和真心的欽佩。班級日志是我和孩子們溝通的很好的橋梁。那一天已經11點了,在微信群上,一個家長問另一個家長:“怎么還不睡?”那位家長說:“我在等班級日志,想看看管老師溫暖的文字。”我好感動!家長的信任和鼓勵讓我更加不敢懈怠!
9月份到南京去,特意給每個孩子帶回來了一塊雨花石。當我把一塊塊漂亮的雨花石放到孩子們熱乎乎的手心,再看看他們對我傾慕又依戀的眼神,這溫暖的感覺讓我明白,當一名小學老師是多么幸福!
我們沒有豪言壯語的慷慨激昂,沒有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我在日常的瑣瑣碎碎中守護孩子的童年,我們用不忘初心的堅守向一方百姓交上滿意的答卷,用潤物無聲的人格魅力溫暖孩子們的成長路!
就在前些天,一個孩子在我們教室的心愿墻上寫下這樣的話:“我愛我們的老師,我長大了也要像他們一樣,當一名鄉村教師!”
看到這句話,我瞬時淚流滿面,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我們用生命和熱情譜寫的鄉村教育是多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