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女孩總是比男孩早熟,當女孩開始懂得情愛的時候,很多男孩還在懵懂的階段,當女孩把一件事用極其成熟的方式思考時,男孩正走在成熟的路上,這也造就了很多青春期的愛情如此艱難。
就像羅伯·萊納導演的《怦然心動》,女主角朱麗在她七歲那年,隔壁搬來一個新鄰居布萊斯,當朱麗第一次見到布萊斯的時候,就被他純凈的藍色眼睛所吸引,那一刻朱麗愛上了這個小男生,于是在整個青春的時光里,她對這個男生關注著。
她一次一次把自己親手養的雞蛋送給布萊斯;為了保護梧桐樹,會坐在樹上不下來,央求布萊斯和他一起;會在學校里時常關注對方和哪個異性相處;但是這些做法讓男主布萊斯覺得很莫名其妙。
朱麗送的雞蛋,布萊斯聽了父親的話,覺得不衛生,于是扔掉;她坐在梧桐樹上要求他上去的時候,他覺得很神經質,跟著大家一起排斥她;為了讓她不再關注他,故意和同班女同學走的很近。
朱麗在成長中發現,原來,自己7歲愛上的這個藍眼睛男孩,原來他的人生和他的眼睛一樣空洞,無趣。于是朱麗決定不再愛他,或者她幼小的心靈感覺,這個男孩不值得她愛。
但是當朱麗開始不再去關注布萊斯的時候,布萊斯卻感覺好像在慢慢喜歡上了朱麗,好比人們所說的,我愛你的時候你全然不知,我轉身離開你卻愛上了我。
女主年齡雖然小,但是女主的認知能力還是有的,在她發現男主不值得自己愛的時候,全然沒有愛上你就低到塵埃里的感覺,而是果斷又自信的放棄,這一點把小小朱麗的精神表現的很好。當然孩子的的一些品質,離不開原生家庭的教育,因為朱麗有一個幸福充滿愛的家庭,造就了她完好的品格。
朱麗的家庭雖然貧窮,但是很幸福很溫馨,當自己坐在樹上不肯下來的時候,父親會專門爬上樹來跟她說:“沒有什么比我的女兒生命更重要!”,在梧桐樹被砍掉以后,父親專門送了一副梧桐樹的畫給女兒,這樣關心女兒的身心成長,父親的做法很暖心。
在朱麗的家庭中,氣氛也很和諧,在餐桌上時,哥哥們唱著歌曲,家人們微笑的聽著,聽完再繼續用餐,畫面感透出來的很是和諧。
即使父母在餐桌上有爭吵,但是事后家人仍然顧及她的感受。父親會給她單獨來道歉,母親會來她的房間說,自己還是很愛她的父親,即使是一場爭吵,也會用愛的方式結束。很美好。
而布萊斯的家庭里,父親很專橫很怪癖,總是用看不起的眼光教育著他的孩子,繼而布萊斯和父親一樣沒那么通人情。靈魂深處反而無趣很多。
所幸的是,布萊斯是后知后覺的孩子,當他愛上朱麗的時候,就屏棄了自己的軟弱,勇敢追尋自己想要的。最后,青春期的他們一起,種下了那棵剛發芽的梧桐樹,在雙手碰到的時候,相信他們心底的“愛”也會慢慢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