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中午,晚上各冥想15分鐘
最近在學習催眠,今天老師讓我們做一個練習,做完練習后我想好好的擁抱自己,我覺得自己很優秀,最應該感謝自己有一個非常好的做事方式——堅持。對于自己喜歡的事情,無論面對何種挑戰和困境,我都愿意去尋找解決方法,很少去抱怨,只是去想此刻我擁有什么資源,自己具備什么資源,外界能夠被我所用的資源是什么,在內心深處給予自己力量。
這份很信任自己的力量來源于我堅持兩年的冥想練習,如今在催眠的課程中我能夠很快地找到自己中正的狀態,也能很快地感知到他人的能量。
我的一位老師說最厲害的心理咨詢師是用能量與求助者溝通的,如今我能夠更加真切地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能量的力量也是場域的力量,場域的力量也是心的力量,心能創造萬法,是因為心能改變外界的對鏡。
所謂的本性自足,我想應該是每一個人的心性和天性都是足夠的,足夠讓我們過好這一生。
在此我想感謝我的父親,父親從小告訴我,你做事情一定要做哪些別人很難超越的事情而且如果他人想要超越你,是需要足夠的時間才可以,比如說書法,樂器。
父親的理念植根于我的內心深處,所以當老師說,每個人都能成為大師,只是大師是需要練習的,首先要練習自己的心性,一個能心安的人是欲望少,技巧少,心思光明坦蕩,利他的人。
就像莊子所說的嗜欲深者,天機淺。心安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靜坐和冥想能夠讓我越來越安定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靜坐之后去觀想自己,去反思自己,茍日新,日日新,每天都有新的成長。
我聽從老師的話每日練習靜坐2-3次,從自己身上下功夫,而且靜坐的體驗,很多時候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那是自己身體的記憶和感受。
靜坐讓我更加平和,溫柔也更加臨在和自如。
今天老師讓做一個練習,這個練習就是讓你想象生活中的一個人,這個人你很難跟他溝通,我想到了我的兒子。
老師讓我用正確的方式去溝通,要想有正確的行為必須有正確的心態作為前提。
老師教給我們三種正確的心態,第一種是溫柔,想象誰在你的生活中是溫柔的榜樣,老師想到的是佛陀,我想到的是我的四嬸和我的老師海靈格,他們總是很溫和。
老師說想像一下如果你現在你榜樣的位置,你的榜樣會怎么做,你把榜樣的這種能量移到自己的身上,此刻你帶著這份能量去面對你想要對待的這個人。
那一刻我想到了,如果我帶著榜樣的溫柔的能量去面對我的兒子時,內心深處,我會說,我很在乎你,我的孩子,所謂的溫柔態度應該是我的兒子為什么會有憤怒的情緒,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每個孩子都想把權威的權利給予父母,只是每個孩子都不想成為那個壞孩子,他之所以和父母爭執是因為在溝通之前,父母已經把孩子想象成為一個壞孩子。
那一刻我想溫柔的態度,就是要看到,我的孩子之所以這個樣子是有原因的,他的憤怒如同我的憤怒一樣,憤怒的背后是渴望被愛,被理解,以及被尊重,如果我能夠進入他的能量和處境,我們就不會有爭執,而我也常常像他一般憤怒,所以我引領不了我的孩子,我也沒有辦法讓他從負面情緒中剝離出來,但是今天我明白了,每一個孩子都是好孩子,他需要被愛和理解滋養。
未來我用這份溫柔,這份更寬廣的視野去看向我的孩子,我尊重他作為一個人存在,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高高在上的權威,每次他憤怒時我都要告訴自己,他這樣做是有原因的,讓自己進入他的場域去理解他,去尊重他而不是評判他,更不能用舊有的經驗去看待他。
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一個人不可能兩次踩進同一條河流。”因為人易不同,水也不一樣。今日之我非昔日之我,當下情境非未來情境。我們短暫的人生由小到老,沒有一刻是相同的,同樣面對孩子也要隨時變化。就像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因為水能夠“動善時”不同的情景水顯示不斷的狀態,100度以上他變成水蒸氣,零度以下他變成冰,遇到方的容器他變成方的,遇到圓的容器他變成圓的。一切都在不斷變化,所以水用發展的態度對待萬物。
我想老師說的這份溫柔是否也蘊含著,面對孩子不同的境況,我們也應該以不同的方法對待,作為父母我們不讓孩子改變,而是讓自己隨著孩子狀態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這是否就是《道德經》中的無為,順性而為,順著孩子的天性而為之。如其所是,尊重其原本的樣子,尊重此刻他的生氣,悲傷,哭鬧都是因此刻各種因緣組合而成,因緣散去,一切則又回歸平靜。
孩子給父母造成的麻煩又何嘗不是成就父母的,他讓我們看見了自己同時也讓父母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這也就是《道德經》中所謂的“不善人者,善人之資。”孩子所給帶來的困惑是我們前進自己的資量。
而后老師講到了勇猛,想象一下誰是自己生活中勇猛的榜樣,將這份勇猛的能量移到自己身上,讓自己帶著這份勇猛去面對問題,溫柔中包含勇猛,就如同《道德經》中所說的慈故能勇,這份勇猛能夠讓我們內在更加堅定,能夠給予孩子帶來界限,就像老師說的失去勇猛就會失去愛,幸福和成功,勇猛是我們對自我的一份信任,是一種扎根,是一種熱情,就像老師說的勇猛也一種火焰。
所以在面對孩子時作為父母要清楚地知道要把孩子引領到何種道路,要給孩子樹立界限,而不是一味地自由,讓孩子能夠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
作為父母無論過去我們做了哪些傷害孩子的事情,都不要心懷愧疚,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父母,也是最適合孩子的父母。愧疚不能給孩子帶來力量,反而給孩子帶來了貪婪和抱怨。我們無論過去做了什么,都是我們認為那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和行為,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我們帶著勇氣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同時也帶著這份勇氣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漸發現接納孩子的平凡和平庸也是需要一份巨大的勇氣的。
第三個內在態度是頑皮,老師讓尋找一個頑皮的榜樣,我想到了好朋友張帆。
頑皮是一種對無常的態度,頑皮是不執著,頑皮是一種灑脫,這份灑脫是我努力做到應做的,但是我不執著于結果。
頑皮是一種對過程認真,對結果不認真;
頑皮是一種對當下認真,對過去和未來不認真;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無法改變,對于已經結束的游戲何必心存掛礙呢!
對于未來,一切結果都是由內外因一起決定的,即便我們非常努力,依然無法百分之百把控未來可能出現的事情。
總結:
溫柔是如其所是
溫柔是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他這樣做一定是有原因的)
溫柔是一種無為(順孩子天性而為)
溫柔是一種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等待和耐性(給予孩子和自己成長的時間)
勇猛是一種對自我的信任
勇猛是一種邊界(孩子需要邊界)
勇猛時一種慈悲(慈悲心才能讓父母愿意為了成就孩子而更好地提升自己,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照見自己和生命升華的過程,在愛中升華親子關系)
頑皮是一種對無常的接納
頑皮是一種既認真又不認真的態度
頑皮是一種松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