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算法時代你可能已經掉入信息陷井》

圖片發自簡書App

個人感悟:

老胡,體檢后覺得不妥,自己在網上看有關前列腺的資料,之后手機里不定時就會蹦現有關前列隙的圖片,邀請咨詢的圖框,搞得老胡很是尷尬。

? 我也經常網上購書,只要點分類搜關鍵詞就會出來一一系列的相關信息,點開要買的書后,在窗口的下面會出現一條:“這些你可能感興趣”字樣+各種書名和圖片信息。

總是不自覺地翻右鍵頭,點開推薦的內容全看一遍,覺得好東東多,全是我喜歡的,且不用費勁八列地到處找。

嘗試過幾次后,覺得很爽,這些書我喜歡,符合我的口味,這種方式很省時間,免去了海選的焦慮。

所以每次選完指定的還不忘順手稍帶兩樣推送的。放在書架上等再看時,覺得好多書買雷同了。

今天我聽完這期節目,恍然大悟!這是典型的繭房效應。

在當今大信息時代,我們在互聯網中瀏覽關注收藏選擇自己喜歡的各種信息和商品的時候,你所選擇的平臺會按照你的平時的喜好給你歸類,它通過主動推送的方式讓你所關心的信息點等到倍幾的增加,久而久之,你看到的信息都是你熟悉喜歡的,不喜歡不熟悉的信息就會屏蔽在繭房之外 。

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不要在一個信息鏈條里死磕。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跨越現有資源平臺,擴大知識面的寬度,增加更廣泛的閱覽,迭代更新。一是在舒適中求變。多維度的看待各種回應,不喜歡不代表雪藏,喜歡的要評估持續擁有的風險。


本次收聽的節目是喜馬拉雅App頻道《每天聽見吳曉波》之巜算法時代你可能已經掉入信息陷井》

此文由吳曉波在復旦大學演講時遇小師妹的提問作引入。小師妹在算法資訊平臺查看了兩篇關于強奸案的文章后遭遇信息狂推,向吳曉波請教“怎么看待算法關系與當今人獲取信息的關系。”

在互聯網上面對各種信息,會有兩種效益,一種是回音壁效應,在網上發表評論會得到支持或反對,人會選擇認同你的觀點,久而久之就成了生活在回音壁房間,出現很多回音人會感到舒服以為這就是事實。另一種是繭房效應,美國信息專家桑塔斯做過研究,人通過在網上訂閱關注選擇信息來源,信息來源像絲一樣吐出相同的信息,構成繭房,將人裹在里面。

訂閱如果是主動性的算法技術它通過主動推送的方式讓人關心的信息點得到倍幾的增加。造成了看到的信息都是人熟悉喜歡的,不喜歡不熟悉的信息就會屏蔽在繭房之外 。

算法技術會對人的成長不利,讓人躲在安全的怪圈失去與外界聯系的機會。

今日頭條平臺也警惕到算法技術對用戶的影響,有積極響應,向公共話題效應做探索。

面對信息危機有兩種方法,一是算法技術革命性迭代;二是人要突破自己,打破僵局,逃離舒服感不斷成長。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