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認為是互聯網金融迎來最嚴監管的年份,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行業受到了全方位的監督,繼互金專項整治開展方案公布后,日前銀監會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指引》提出,負責P2P網貸平臺備案登記管理工作的主體是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引起業界熱議。多位業界人士表示,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操刀”備案制面臨一些挑戰,如如何權衡創新“容錯”與防控區域金融風險之間的關系,各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在審批監管方面如何實現聯動。
1、行業監管脈絡清晰可見
今年8月24日,監管層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其中明確提出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要負責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辦理備案登記。這次發布的《指引》,恰好是對上述《暫行辦法》中備案制如何落實的補充說明。
《指引》顯示,備案登記對新老平臺區分管理,對已經設立并開展營業的平臺,需根據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中分類處置結果做相應安排。
《指引》還提出,P2P網貸平臺在申請前應先到工商登記部門修改經營范圍,明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等內容。另外,備案登記將作為新平臺申請銀行存管及增值電信業務許可的前置條件。
《指引》還對現有平臺備案登記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并指出接到備案申請后,銀監會要求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對網貸平臺以數據對比、網上核驗、實地認證、現場勘查、高管約談等方式進行審核。
2、地方金融局挑大梁
從全球范圍來看,金融機構的設立和運營通常遵循牌照制和備案制兩種管理規則。我國一行三會對大多數金融機構實行高準入門檻的牌照式管理方式,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黃震表示,當前,我們將P2P網貸平臺定位為信息中介,而信息中介就無需牌照管理。但如果未來擴展為信用中介定位,則必須有牌照管理。
吉盟財富CEO認為在備案制在實際執行中,就是另一種“牌照制”,由于地方金融局對不符合條件的平臺將不予備案,因此備案制也應被視為另一種“牌照制”。從全局來看,備案制既符合行業發展現實,又符合監管環境和政策要求。(吉盟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