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孩子上學做作業,成了家長的一大難題。
上課沒聽懂,作業不會做,家長發脾氣教孩子,孩子不情愿哭鬧厭學,真的是因為學校學習壓力大,孩子只知道玩嗎?
其實是很多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方法,當你知道正確的方法了,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就會變得輕松無壓力。
都知道表揚的重要性,但就是有很多的家長吝嗇表揚孩子,覺得批評教育更加有用。“驕傲使人落后,虛心使人進步”被他們當做教育的核心理念,使他們崇倡打擊式教育。
批評的重要性
找一個贊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個挑你刺的朋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代青年談人生》
這句話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一個好的正向反饋不光是肯定你的行為,更應該能夠指出你的不足,讓你發現問題,并能及時改進。
只有找出不足,然后一一攻克,才能一直持續進步。但是,如果父母為了讓孩子更謙虛更快進步,一味打擊孩子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嚴重甚至會讓孩子徹底喪失學習的信心。
多年前,世界上出現了一支由多位“積極”心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他們的研究焦點不是哪兒出錯了,而是哪兒做對了。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積極心理學家們仔細研究了很多實例并從中獲取經驗,讓更多的人明白了積極的力量。
稱贊的力量
認可贊美和鼓勵,能使白癡變天才,否定批評和諷刺,可使天才成白癡。請永遠不要否定不要批評不要諷刺,請相信所有人都重要,請記住佛向心中求。
這句話就很好的闡述了贊美他人的重要性。好的贊美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付出與努力所產生的價值,并更愿意去堅持,甚至做的越來越好。
想想你自己就知道了,你更愿意聽到別人對你的稱贊還是批評呢?大人都喜歡聽稱贊更何況孩子。
孩子還小的時候自我還沒有完全形成,他對于自己的確認感通常來自于父母,父母覺得他是怎樣的人,他就會發展成為怎樣的人!
父母覺得他優秀他就會表現的越來越優秀,父母覺得孩子很笨,孩子只會越來越笨。所以沒有笨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孩子的父母。
在《刻意練習》這本書中就重點指,如果你想要取得成功,或者是在某一方面能夠長期地持續專注學習和進步,那么正向反饋是必不可少的。
不論是像世界奧運會馬拉松冠軍約翰尼?海耶斯,還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莫扎特,這些卓越的人在成名之前,都是通過不斷反復練習最終達到卓越。
而只有長期去堅持一件事,你才能從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練,到精進,最后到卓越。
這樣你應該明白了,好的正向反饋一定要滿足兩個方面:既要肯定孩子的付出,也能給出建設性意見指導后期的能力優化。
那么我們如何做才是好的正向反饋呢?
一、好的表揚方式
表揚大家都會。比如表揚孩子:“做得對,真棒!”這話聽上去不錯,但是卻缺少了對孩子行為的明確指向性。
你要表揚的重點應該放在他在練習中的投入與付出上。
首先我們表揚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真誠,發自內心。如孩子拿了一張97分的試卷給你看,你應該放下手機認真的看過他做的試卷以后,再認真的看著他,語氣肯定地對ta說:“媽媽(爸爸)看到你最近這段時間學習的狀態,非常的積極主動也很認真,所以取得了這樣的很好的成績是你應得的,很為你高興,也希望你可以繼續保持下去呀。”而不是去責問他,為什么沒有考100分。
我們一定要記住,在表揚的時候不要去表揚特質,而是去表揚行為。
像”你真聰明“、”你真棒“這種就是在表揚特質,而不是在表揚具體行為。因為肯定特質是忽視行為,這只會讓孩子覺得后天的努力和勤奮沒有多大作用。但其實努力遠比天賦更加重要,不斷反復練習也是形成天賦的關鍵。
二、好的糾錯方式
看到他的不足如何指出,這點十分重要,也需要智慧。
生活中一個孩子不會做數學題,那么通常家長會怎么說呢?
“你怎么又做錯了?”“再仔細想一想。課沒聽講嗎?”“記得我之前已經跟你講過多少遍了,你怎么又做錯?”等等諸如此類的。
孩子聽到這些話通常更加自我否定,我怎么又做錯了,我好笨呀,果然不是讀書的料!這種說教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還大大打擊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一個好的正向反饋一定是既不會讓孩子失去信心,同時也讓他看見自己的不足,優化自己的行為,然后取得進步。
我們可以怎么去引導孩子呢?
我們可以告訴他:”孩子你可以再仔細地想一想,你是怎樣得到的這個結果,你可以跟我說一說你的思路嗎?“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自然會去說明,然后我們再根據他的思路來慢慢地去引導他找到問題并且改正就可以了。
接著我們必須找到類似的題目,讓他多練習幾次,加深這種正確的思考方式,以免在以后的類似情況下再犯同樣的錯誤。
要注意每一次盡量只找一個最大的問題來指出糾正。正確的練習方法一定要多次練習,才能夠掩蓋掉孩子之前在大腦中錯誤的記憶。
世界上本就沒有完美的父母,所以父母也不要要求孩子成為一個完美的小孩。多給予正向的贊揚,積極的鼓勵,必要時也要指出問題,引導他來思考糾正。這才是一個好的正相反饋。
成長的路上父母也應該與孩子一同成長。
我是溫靜悅,熱愛生活 感悟幸福,關注我,希望我的文字能夠溫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