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
兒兩歲。某日,頭撞角,長一包,大哭。一分鐘余,我走向桌子,大聲問:“桌子呀,是誰把你撞疼了?哭的這么傷心?”
兒止哭,淚眼看著父親。父親扶桌,沖兒問:“誰呀?誰撞疼了桌子?我,爸爸,我撞的!”
“哦,是你撞的,那還不快向桌子鞠個躬,說對不起!”兒含淚,鞠躬,說:“Sorry”。自此,兒學會了責任和擔當。
二則
兒三歲。無敵大哭,我問:“咋了,哪不舒服?”沒有不舒服?!薄澳菫槭裁纯蓿 薄熬褪且?!”明顯撒嬌。“好吧,你要哭我們都沒意見,可是你在這兒哭不合適,會打擾我們說話的,父親給你找個地方,你一個人好好哭,哭夠了再叫我們?!闭f完將兒關進了洗手間:“哭完了敲門。2分鐘,兒拍門:“爸爸,爸爸,我哭完了!好,哭完了,哭完了就出來吧。
至今,兒到了18歲,仍未學會操縱,和遷怒。
三則
兒五歲。旁晚,兒散步小橋,橋下碧水見底,暗流洶涌。兒仰頭看父親:“爸爸,小河好美,我想跳下去游泳。父親一愣:“好吧,爸爸跟你一起跳。不過我們先回家,換一下衣服。
回,兒換衣畢,見一盆水在面前,困惑。
“兒子,下水游泳得把臉埋進水里,這你懂吧?兒點頭。那我們現在就練習一下,看著你能埋多久。我看表。好!兒把埋進水里,豪氣沖天?僅10秒:“呸呸,爸爸,嗆水了,好難受。是嗎?等等跳到河里,可能會更難受些。爸爸,我們可以不去跳嗎?好吧,不去就不了。
從此,兒學會了謹慎而不冒失,三思而后行。
四則
兒6歲,好吃,某晚,放學經肯德基,駐足:“爸爸,肯德基!垂涎欲滴。
“嗯,肯德基!想吃?
“兒子,一個人想吃就吃呢,叫狗熊;想吃而不吃呢,叫英雄。”
接著問:“兒子,你要做英雄還是狗熊?
爸爸,我當然要當英雄!
好!那英雄,想吃肯德基會怎樣呢?
能不吃!很堅定!
太棒了,英雄!回家吧。
兒流著口水,隨我回。
從此,兒學會了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經得起誘惑。
五則
兒8歲,頑皮,與大同學吵架。傷痕累累,回,大哭不止。
“委屈?”
“委屈!”兒泣答。
“憤怒?”
憤怒!兒嚎啕。
你打算怎么辦?再問,需要爸爸為你做什么?
爸爸,我要找塊磚頭,明天從背后去砸他!
嗯,我看行!爸爸明天為你準備磚頭。繼續問,還有呢?
爸爸,你給我弄把刀,我明天從背后去捅他!
好!這個更解氣,爸爸這就去準備一下。我上樓。
理解支持,兒見平靜。約二十分鐘,我從樓上搬一堆衣服及棉被?
兒子,你決定了嗎?是用磚頭,還是用刀呀?
但是,爸爸,你搬那么多衣服被子干嘛?兒困惑。
兒子,是這樣的:如果你用磚頭砸他,那么警察就會把我們帶走,在監獄里大概只有住一個月,我們就帶些短衣薄被就可以;如果你用刀子捅他,那么我們在監獄里至少三年回不來,我們可以多帶些衣服被子,四季都要帶齊?
所以,兒子你決定了嗎?爸爸愿意支持你!
要這樣的?兒驚愕。
是這樣的,法律是這樣規定的!我趁機普法。
爸爸,那我們就不干了吧?
兒子,你不是很憤怒嗎?
嘿嘿,爸爸,我已經不憤怒了,其實我也有錯。兒臉紅。
好,爸爸支持你!
自此,兒學會了選擇和代價。
注意事項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讓孩子獨立思考,自由選擇,把孩子視為家庭的平等成員。
二、對孩子的意見要認真耐心地聽,爭取與孩子做朋友,家長不可只是自己說了算,完全不聽孩子的建議。
三、爭取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內心與渴望,尊重孩子的選擇,對孩子的正當要求同意。
四、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用擺實事,講道理方法。不要輕易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評價,發指令,要盡量引導孩子去思考。
五、與孩子成為Friend,并不是自己沒有原則,對孩子溺愛。發展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自由,但并非對孩子的放任。
六、多與孩子溝通主動和孩子交流想法。這樣做的目的是拉近家長與孩子之心靈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