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儕教學法

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葛拉罕·吉布斯(Graham Gibbs)教授在1981年寫過一篇知名文章,標題是「支持講述式教學的二十個糟糕理由」(Twenty terrible reasons for lecturing),探討了二十個在教師口中經常聽見的支持講述式教學的說法。這些理由中包括了像「它是唯一能夠確保所有教學內容都被涵蓋的教學法」、「學生無法,或不愿意,獨立作業」、「對于講述式的批評僅適用于不好的講述法」、「講述式的替代教學法可能會增加工作量」等,吉布斯教授針對這二十個糟糕理由一一給予駁斥并進一步闡釋。

即便如此,今天全球大多數的課堂中,教師以講述式進行教學依然占最大比例,但他們也逐漸發現,單調的講述式教學已經無法適應科技快速進化變遷的社會,更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隨著學生中心(student-centered)理論影響力逐漸擴大,越來越多生本理念的教學法被發展出來,這些不同的教學法都讓教師角色起了本質上的變化。但當教師嘗試新的教學法時,受到各種客觀因素,包括教材設計、學習評鑒標準、教學工具等限制,或是個人已經定型的教學習慣所影響,使得改變顯得十分困難,往往淺嘗即止,最終還是回到講述教學的懷抱。

美國哈佛大學物理系的艾瑞克·瑪祖爾(Eric Mazur)教授在教學大學普通物理課程時,由于修課人數經常高達一兩百人,過多的學生使他難以掌握學習概況,也就很難依據學情隨時調整教學的內容深淺和進度快慢。因此在一九九〇年代初期他發展出同儕教學法(Peer Instruction, PI),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PI的核心理念是讓學生教學生,也就是學生在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深入思考后,必須向其他同學清楚說明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要聽取對方的說法。這一個將自身所理解的內容說給別人聽的行為,本質上是一種”教學”,不論其想法是否正確,在吸收觀念后將其表達出來的過程,便促成了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更深層思考,再透過與他人交談的過程,固化自己原來已經正確的想法,或是修正思考錯誤的概念,使知識的學習達到更加深化的效果。

PI著重課堂上同學間的討論

艾瑞克·瑪祖爾在實踐他所提出的教學模式時,將一個完整課堂分成兩個部分,分別是課前的適時教學法JiTT(Just-in-Time Teaching)和課中的同儕教學法PI。本文僅針對同儕教學法進行介紹。

實施PI時教師并不直接開始教學,而是先拋出概念題(稱為ConcepTest)讓全體學生作答,這個問題必須要能觸發學生思考,因此不能是單純記憶性的題目。學生完成作答后,教師根據全體的答對率來實施不同的教學策略。若答對率超過70%,表示多數學生均能正確理解該問題所代表的知識點,教師只要進行簡單的講解后便能進入下一個知識點的問題;反之,若答對率低于30%,表示多數學生無法掌握該問題所代表的知識點,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上仔細講解該知識點。

同儕教學法的判定樹
當答對率介于30%到70%之間時,顯現出學生之間對于該知識點理解的分歧情形,也就是答案的分布較為發散,此時教師應將學生就近分成不同小組,每組約二至三人,每一個人應將自己的答案,以及選擇該答案的想法向其他組員說明。這個說明自己答案的過程,實際上是在對其他組員進行”教學”,也就是同儕教學。在同儕教學的時間過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同一問題再次作答,或另外提出一個相同知識點且難度相近的題目來讓學生回答,然后依據相同的判定標準來決定所采用的教學策略。

瑪祖爾教授于1991開始在自己的物理課實施PI,經過連續10年的學習成果追蹤后,他和同事在2001年發表論文「同儕教學:十年實施經驗與成果」(Peer Instruction: Ten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results),從他們的研究成果顯示PI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斪鏍栐诹硪黄麨椤高m時教學與同儕教學」(Just-in-Time Teaching and Peer Instruction)的論文中指出,讓PI成功的關鍵在于同儕討論前的ConcepTest問題是否能達到學生答對率介于30%到70%之間,因為數據顯示這個比例的答對率使學習成就提升最為顯著。

PI早期以學生舉牌方式來回答問題
實施PI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要投票來表示自己對于ConcepTest問題的想法,早期沒有科技設備的教室,老師會讓學生將手中標示ABCD的紙牌舉起,表示自己所選擇的答案,教師或助教再一一統計每一個選項的人數,然后默默換算出答對比例(不讓學生知道正確答案是哪一個),以便后續的同儕教學活動。雖然以舉牌統計的方式并不影響PI活動的進行,但是課堂效率難免受到影響,因此在即時反饋系統(或稱個人答題系統personal response system)出現之后,學生手持遙控器(clicker)作答,教師藉由軟件的實時統計功能,可立即得出答對率的數值,使課堂效率得以大幅提高。使用科技來輔助PI的施行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是,每一位學生對每一個問題的回答都被保存下來,教師可以在課后調出這些記錄,了解個別學生的學習情形和想法改變的過程,需要時還能進行個別輔導,或加以適當的補救教學措施。
即時反饋系統快速收集答案與統計功能大幅提高 PI 的課堂效率

在學生對ConcepTest問題投票之后,教師不能讓學生知道正確答案是哪一個,最好連每一個選項有多少人選的數據都不揭露,這樣可讓學生保有自己的想法而不受他人選擇的影響,因為有些學生在看到某個選項選擇的人數較多,可能會認為自己的答案是錯誤的,因而改變想法,減低了同儕教學的效果。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學生終端在信息技術融入教學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打破過去老師在【投影儀+PPT】或【電子白板+電子書】環境下只能采用講...
    王者之聲閱讀 3,044評論 0 8
  • TPR與TPRS的教學熱潮似乎一直沒有在對外漢語教學界褪去過,以下的論文是2009年我在華師大就讀對外漢語專...
    Amyhuhu閱讀 4,441評論 0 25
  • 他曾說,我要你做我一輩子的模特。 后來,他的鏡頭里有你的畫面卻已寥寥無幾。 他曾說,你還回去干嘛,你回不去了。 后...
    田兒75閱讀 270評論 0 0
  • 打開終端 vim .bash_profile 在空白處添加一行 注意等號兩邊均沒有空格 例如: alias qc...
    QFP_ZJT閱讀 3,533評論 0 0
  • 今天15o,但天氣很好。 陽光在后頸跳躍,是恰到好處的溫度,癢癢的、暖暖的,就連指尖尖,也圍繞著金色的光。 ...
    椰奶華閱讀 272評論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