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發文是因為看到小伙伴在簡書發了一篇文章關于留言點贊前三送書的事情。作者工資不高,除非必要支出剩下的都存起來,贈書大概是想和大家互動送福利。首先說明一下作者是平常的打工族而非秋葉大叔一般的大咖,所以書是私人購買贈送的。然后有一位贈書獲得者大概對作者好奇就勾搭聊天,聊到關于得知這次贈書花了一百多塊錢,他說了一句:“有錢人。”
對話有沒有繼續我就不知道了,但是面對“有錢人”這三個字的答復,我是覺得沒有繼續對話的必要了。
當然我并不是在批判對錯,我只是想說的是,比起“有錢人”難道不是應該給予“感謝你”這三個字嗎?
同樣是贈書的事情,被贈送的對象是我自己,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很高興很感謝而且很感動。陌生人贈我書,有時候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有時候是交換回來的,得到自己心儀的書籍,自然會感到愉悅;朋友贈我書,除了愉悅更多的是感動,因為還有人記得我。我會思考我可以用什么樣的方式回饋給贈我書的人以表達感謝。
好像現在很多人看事情首先看到的是金錢關系,雖然社會競爭劇烈現實赤裸,但是好像比金錢重要的事情還有很多。
在我的世界觀里,我是需要錢來維持我的生命和生活,但是錢并不是在我的生命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我也會想買菜砍價省錢,我也會為了省兩塊公交費走路回家,我也會為了省錢早起做早飯和午飯帶回公司……我不需要錢嗎?我很需要啊,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至少我并不會為了錢去做違反價值觀的事情。我也不會仇富或者羨慕別人,在我看來,每個年齡階段有滿足當時的成長的金錢就足夠了,多了會讓人變得貪得無厭的,這樣看來,錢還危害個人成長呢。
很多朋友都說我生活沒有壓力,有一份工資還算可以的工作、沒有家庭壓力、單身的想吃就吃想買就買,還想追求什么,就這樣活著就很好了啊。
說實在的,現在的生活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在一個尷尬的年齡并不容易找到心儀的工作,而且還需要維持自己生活不能當啃老族,我也有我的無奈。
幸好我并沒有動輒幾千上萬地去買衣服買包買鞋的嗜好,工資30%給家用和買保險,20%用于學習,30%用于生活必需,還有20%自己也不大清楚花在什么地方了,這個月借別人去了,下個月就買家電回家了,反正就是月光族。我媽老是嘮叨讓我攢錢,我也只是嘴上答應著。
所以,我不需要錢嗎?不是,我是需要錢的。我想去旅游,我想買房子,還有很多我想做的事情,這些都是需要錢的。但是沒有這些,我覺得也能活得不錯,只是有的話,可能會過得更好一些。
對金錢的渴望大概都是因為內心的貪念吧,如果把心收小一些,是不是會讓生活過得容易一些?
我同意“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一句話,有錢當然好,但沒錢未必差。
或許我們更需要做的是在自己現在的圈子里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我是一個平凡人,掙不了一個億也不能羽化成仙。
我是一個俗人,我需要錢,但我不看重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