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四合院激起我沉睡的鄉愁
文/高彩梅
推薦/甘肅武山? 陳中杰
每次回故鄉,我都擠時間去看看被歲月熏染黑色的瓦、青色石的陜西神木四合院。寧靜的色調里,就有了一種溫暖、舒適的滄桑之感。行走在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近一平方公里的老街區城內的狹窄而干凈的小巷,我仿佛游走在時光的深處。
神木四合院,如同豐碑站在時光里,記載著生活的百般滋味。它又是一部生活的史詩,述說著動人的故事。傳說清初山西人孫家渙居京為官,經常憂慮姑母在神木的居住問題,奏請皇上準許神木建造京式民居,皇上恩準,這才使得京式四合院在神木落了戶...我喜歡那質樸的四合院里斑駁滄桑的老墻,像年輪一樣銘刻著這座小城的歷史,還有四合院里的牌坊、影壁、門樓、石墩,無一不是精妙的藝術品,讓我驚嘆不已。以麟州街鐘樓為中心分為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然后在主街兩邊又各分出許多小巷。街巷兩邊大部分鋪面保存完好,而最有代表性的神木四合院在這里。神木的四合院始建于明末清初,吸收了京式四合院的特點優點,結合了神木的氣候特征,這里的四合院更具實用性。神木的四合院多獨院,方正對稱。從取勢上看,院落一般高出巷道數尺,主房又高出院子尺許,這樣取勢,既能保持室內干燥,又能有很好的采光,還能保證排水通暢。院子一般不設花圃,一色青磚墁地,清爽開闊。大門大多設在四角,并有兩重門,與巷道相連的稱大門,大而講究,與院落相連的稱二門,小而簡單,兩門成拐角,避免了大門直沖院落。院子里的裝飾也講究,主要是木雕、磚雕和瓦飾。神木的四合院凝結了神木人的智慧和審美情趣,有較高的實用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如白家大院就是眾多大院中的典范,白家大院院落總面積約500平方米,進入白家大院首看到的“影壁”上有飛檐遮雨、裹脊獸飾、斗拱平欄等古建裝飾,四周又有萬字、花卉、云紋等磚雕鑲邊,正中則是主雕,《三星高照》《天官賜福》《周子愛蓮》《八仙慶壽》《二龍戲珠》等圖飾被雕刻的活靈活現。我一面觀瞻,一面細致聆聽它沉靜的呼吸,在過去的歲月里,也曾有過別樣的繁華。此刻,時光在這里慢了下來,往事徘徊不去,那些洋溢在心間的念想,靜默無聲,仿佛記憶也在這里駐足、聆聽。我忽然憶起了三十年前的夏日,我們十六七歲的少男少女,記在解放牌后兜站著的大卡車,參加人生第一次中考,我們象雛鷹,嘰嘰喳喳。那次我們鄉下來的孩子當晚居住在這老街上一棟樓里,和神木四合院是鄰居,街上人聲鼎沸,叫賣聲不絕。我們幾個要好的小伙伴,穿行在人流中,尋覓自已考試需要的物品和喜歡吃小吃。想到此我的心底突然流動起了莫名的感動。是呀,人生有著種種際會,前世與來生,在那一刻,似乎都借著某種未知的力量,交錯重逢了。后來,我離別了故土來到塞外小城鄂爾多斯,思鄉的情愫時時縈繞著我的心,所幸神木四合院總是那么親切和寬厚,時常激起我沉睡的鄉愁。拽我回故鄉,看看年邁的父母,敘敘同學之情。每次回來故鄉,父親、小弟或好友曉蓮、明霞、愛芳、秀秀等陪我去麟州老街的四合院看看,在穿越了一條條寬闊馬路,躲過來來往往的車輛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讓探訪的腳步一直沒有停留。
進了正房,迎面是用木雕彩繪而成的豎柜、頂廂。屋內還有兩個椿凳,古樸而雅致。正堂西邊沿扇罩放神主桌(供祖先),沿扇罩陽面有兩米多的火炕,這在寒冷的北方是非常適用的,這種結構使空間的利用非常合理充分。在東廂房格子門上有“忠孝傳家”的小匾,格子門和扇罩上有精致的六幅畫,刻繪于木板上。頂廂上的“八仙過海”也是畫在木板上的,東格子門上有“喜鵲鬧梅”木雕,西格子門上有“蛤貍鬧葡萄”木雕。佛龕鎦金彩畫中間是釋迦像,佛龕前有八仙桌和太師椅。各屋都有仰塵(望板、天花板),門窗木料用山西省岢嵐山紅松,每一道門有“踐道履仁”大門匾,馬頭有“雙麒麟”。每次探尋神木四合院,總有一種純樸的、原始的、幸福感。
在繁華隱退的神木四合院,曾在時光的隧道里演繹過怎樣興衰與榮辱?我停下探尋的腳步,對著陜北四合院的寧靜和絢麗沉思,斑駁的印記,經過時光的篩濾,刻滿了主人感情思想的心事?我開始找尋那些遺失繁華后面的神木四合院,那一瞬,心突然變得寧靜而虔誠,仿佛神木四合院是一位年長的智者聽他無聲訴說歷歷往事。我想象著我的曾祖父、祖父應該多次踩過這青青的石板路,許多誘人的故事和古老的傳說,便從這里涓涓流出,當地還流傳著“孫嘉淦哭雨想娘”的故事,給人們作著解答。傳說的真偽已無法考證,但神木的四合院吸收了京式四合院的優點卻是事實。在建筑時又結合了神木的環境、氣候和神木人的生活習慣、審美情趣,雖沒有皇城四合院的堂皇和氣派,但也氣勢非凡我看見神木四合院純樸與艷麗和諧的統一。它是帶你穿越時光隧道并獲得新生的知音,總能感到天地歲月與人文地理共同淬煉出的那縷縷氣息,熏陶著已經游離故鄉多年后我的心靈,讓人所有的疲倦和煩躁一掃而光。
一座城市的氣韻不在高樓大廈建了多少,而在于有多少文化內涵。神木是楊家將文化的發源地,也是讓中國歷史推前了兩千多年的石茆遺址的發掘地,王維、范仲淹等歷代詩人在神木均留下了千古名篇地方。而今神木四合院新型城市的最后守望者。近年來,舊城區的改造,開發為純商業化運作景區,失去了人間煙火和世情變態滋養的陜北四合院只剩軀殼,無論有如何精彩的故事、精美的建筑、深厚的文化,都因無人演繹而失去鮮活的生命力,都因無人傳承而失去了發展的動力,最終成為僅供參觀的擺設。小巷的墻縫里塞滿了北方特有塵沙和勁風。站在游人如潮水一般涌入和涌出的陜北四合院中,感受到的只有商業氣息,懷古追思之幽情蕩然無存。陜北四合院看似活了,實際在漸漸死去,徒留形骸。陜北四合院百姓數百年來智慧的結晶,是當地人代代傳承的文化成果,是值得傳承和堅守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