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509,12-1-1,告子章句下1-1》
【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
曰:"禮重。"
"色與禮孰重?"
曰:"禮重。"
曰:"以禮食,則饑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則不得妻;不親迎,則得妻,必親迎乎?"
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
今天是丁酉年辛亥月丁卯日,十月十九,2017年12月6日星期三。
任,是戰國時的一個諸侯國國名,位于山東袞州一帶。屋廬子,是孟子的弟子。何有,是不難的意思。
今天和戰國時一樣,人們多昧于義理和欲望關系的處理。戰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叫做任國,任國有一個人問難孟子的一位弟子屋廬子,他先拋下出兩個普遍意義上的抽象的問題。第一個是禮與吃飯的問題,他問,人不可一日無禮,更不可一日無食,禮和食放在一起比較,哪一個更重要呢?
屋廬子說,禮更重要,因為吃飯雖然關切到活命的問題,但沒有禮的節制,必然導致放縱,所以禮重于食。
任國人的第二個問題是禮與娶妻,他問,禮固然值得追求,好色也是人人都有的,色與禮放在一起比較,哪一個更重要呢?
屋廬子說,禮更重要,因為好色是人人都有的,但沒有禮的約束,必然導致淫亂,所以禮重于色。
任國人的立論,顯然是吃飯和好色優先且重要過禮,所以,等到屋廬子答完,就發難說,你說的不對,因為不符合人性。你這個觀點不僅是錯的,而且是壞透了,你是以禮殺人,又是以禮滅欲。
第一,吃飯和禮的次序和重要性問題,是以禮殺人。你說禮比吃飯重要是固有的道理,但如果有這么一個人,正處于饑餓狀態,如果拘于禮就一定拿不到吃的,就要餓死,如果不受禮的約束就可以得到食物,就能吃上飯并且活命,你說!人命關天,能說一定要禮食嗎?只怕吃飯可以無禮,救命才是人性,所以,你說禮優先且重要過吃飯,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第二,色與禮的次序和重要性問題,是以禮滅欲。你說禮比色重要是固有的道理,如果有這么一個人,正處于窮困之時,如果拘于迎親之禮就討不上老婆,組建婚姻的事就廢了,不受迎親之禮的約束就能討上老婆,組建家庭。這種情況下,也要講禮嗎?恐怕婚禮可以不辦,但不能扼殺組建家庭追求幸福的愿望。所以,你說禮比色重要,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屋廬子被懟得無語。第二天就趕往鄒城,求教于孟子老師了。
孟子一聽,這個任國人的問難不難啊,首先,禮比食色重要是常理,任國人舉的例子則是特殊情況。事無常形,理有定則,用道理就能推翻這個任國人的謬論。
屋廬子的求學精神,貴在行動力,第二天就不憚遠行,特地前往鄒地求教于老師,這一筆,就值得永世記載下來。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資治通鑒直解》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與滕文公、告子》南懷瑾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