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205」梁浩瀚:用旅行尋找心靈的火堆
今天是樂于助人會——個人成長日記連載第205篇,我是梁浩瀚,做一個溫暖的人,讓我們共同成長。
旅行是對作家的職業要求——畢淑敏。
(一)一個女孩的故事
起因是一個女孩的故事,她失戀了,被男友甩了,劇情很狗血,這里沒有不尊重的意思,我給出了幾乎所有建議,讓她看開一點,卻不奏效。就是那種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后來人家自己想出了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就是回到鄉下的外婆家散心,我一拍大腿,這個方法確實好,我都沒有想到。
結果還真是,人家到了鄉下,看看雞舍和菜園,心情一下子就好了很多。
(二)奇怪的想法冒了出來
受到女孩的啟發,突然一個奇怪的想法冒了出來:如果旅游不是去相對落后之地,就不會對心靈有洗滌的作用。
(三)這個想法可不是我提出來的
記得寫過《非洲三萬里》的畢淑敏,她曾經提出了類似的觀點。
她當時甚至不惜動用“吸引力法則”,讓所有的資源向非洲傾斜,她內心呼喚一定要去非洲,這些落后的地區旅行。為什么?就是因為去這些地方才會有收獲,有情感的升華,有情操的陶冶,有心靈的升華。
其實,落后的地方雖然環境差,條件艱苦,身體無法享受,但是這些地區是最能接近人性的地方,人和人之間沒有太多的狡詐和欺騙,沒有太多的利益沖突,相反,淳樸和善良才是這些地方的形容詞。
(四)什么是旅游?什么又是旅行?
我認為區別在于旅人的內心出發點:
側重于身體享受和放松的外出,叫旅游;
側重于心靈和精神層面的外出,才算旅行。
旅游,就是消費就是娛樂,我花錢我愛怎么樣怎么樣;旅行,則是又消費又遭罪,試圖和當地文化有一場深層次的交流,甚至說做一回當地人。
蘇丹,我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如果有機會,我也好想去這樣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蘇丹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去蘇丹旅行,現代人看來,簡直就是既浪費錢又吃苦遭罪的壞主意。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極其落后的地方,現在已經因為旅游人次眾多,而變得有些商業味了,這實在很難想象。
首先,你要去蘇丹,必須繳納昂貴的環境保護費,因為當地是淳樸的農牧業,幾乎沒有任何現代化的東西,你要去,不管愿不愿意,都必須繳納昂貴的費用。這就篩選掉了很多湊熱鬧的人,去蘇丹的人都是一群精英分子,起碼是能夠出的起錢。
其次,你要去蘇丹,就等于到了一個真空區,那里沒有任何網絡和通訊設施,甚至連電都沒有,你的日常電子設備全都派不上用場。
再次,你要去蘇丹,就得忍受艱苦的生存條件,沒有客棧旅館,沒有舒服的大床,沒有可口的飯菜,沒有熱水可以洗澡。
但是這樣的蘇丹,剛開始的時候,還真的是人們帶著問題來這里旅行的,還都是社會精英階層,他們去了,就是一種體驗之旅,只有在那種極端環境當中,人才能卸下包袱,真誠的和自己對話。于是乎,他們收獲了許多。
去旅行過的人都會難以用語言形容那種經歷,既溫暖又心疼。
溫暖是因為自從來到蘇丹后就一直會遇到很多熱情好客的當地人,而心疼是這群善良的人們生活的這片土地如今仍舊如此貧瘠荒蕪。
這是一個從進來到離開都讓你內心復雜的國度。
(五)霍元甲萬念俱灰之后,也是靠一次旅行重獲新生
李連杰演的《霍元甲》,每次我回憶的,都不是他如何在中毒的情況下大戰大力士的場景。之前那次,是我回憶起霍元甲要做津門第一的張狂,而惹下的禍端。而這一次,我回憶起的是霍元甲在鄉下干農活,而洗凈心靈的場景。
他是隨著水流飄過去的,誰也不知道他的死活,他自己也不知道。被淳樸的鄉下人救上來之后,大腦就犯病了,他不知道自己是誰,過去的那個自己,已經死了,他現在就是一個空心人。
恰恰是鄉下的原始環境和淳樸的民風把他重新塑造了,他后來才回憶起來自己的過錯,知道他自己是誰,他才知道下一步路該怎么走,于是,他獲得了新生,因為他徹底放下了心靈上的污濁,他放下了塵世中的恩怨。
難道霍元甲不是做了一次心靈旅行嗎?誰會說不是呢?
(六)我沒去過那么多地方,依然能夠獲得一些啟發,如果你曾去過許多地方,我相信,你一定重生過好多次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曾經很懷疑這句話。因為現在是網絡時代,大家一個手機,一個微信,就可以連接地球上任何地區的任何一個人,當然了,前提是他們不是在蘇丹那種沒有信號的國家。
科技帶給我們極大的方便的同時,正在悄悄抹殺我們心靈上的一部分,我們會如此驚慌失措,卻根本不知道哪里出了問題。
我們的內心填滿了現代文化的產物,也許,只有在蘇丹那種原始殘壁斷垣之下的火堆旁,我們才能夠清楚的看待自己。
你懂得,真正的蘇丹,是什么地方。
今天的溫暖能量傳輸就到這里吧,謝謝查看,我是梁浩瀚,做一個溫暖的人。如果覺得有用,請動動小手指,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