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你會因為什么而感到焦慮呢?
? ? ? 周末是侄女5歲的生日,我和姐姐終于有機會好好聊聊近況,我問姐姐:“什么是可以調回長沙工作呢?這樣兩邊跑畢竟不是辦法,對孩子也挺殘忍的”。姐姐無奈的回答說:“等到下個星期,當初公司約定的兩個月的調離期馬上就到了,但至今未收到任何調回長沙的消息,其實即便調回長沙,上班的地方離家里還是有很遠的距離,每天有近14個小時的時間,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下班的路上,一想到這,就感覺毫無幸福感可言。。。”,她嘆了口氣接著說:“你知道嗎?這兩年我覺得格外焦慮,感覺什么都不順利。”我問她是不是因為金錢而焦慮,她的回答卻引發了我的思考,她說:“并不全是因為金錢,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因為感覺自己這兩年沒有成長、沒有進步,生活、工作都沒有什么可喜的改變。幾年前,在漫長而苦悶的自考之路上掙扎,盡管那會工資比現在低多了,但仍然覺得每天充實而有勁頭”。反觀自己,焦慮也曾籠罩著我的生活,但對于“焦慮君”,其實我很想跟他說聲謝謝的,因為有了當初的焦慮,才有了今天的從容。
02被“焦慮君”挾持的那些年年月月。
什么時候開始焦慮?
? ? ? 對大多數85后來說,我無疑是“很幸運”的,還沒畢業就進入了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當別人還在到處灰頭土臉的找工作或者埋頭準備考研時,我已經拿著年薪上十萬的工資,干著挺體面的工作,吹著必須披著薄外套的冷空調了。工作期間,我拿下了一個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文憑,更重要的是,還認識了家境還算殷實的現任老公,用當時朋友們的話來說,我是“愛情事業雙豐收,簡直是人生贏家”。也許是一切太過順利,也許是一切來得太容易了,當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樣風平浪靜,開始蕩起波瀾的時候,我變得驚慌失措,焦慮不堪。這一個波瀾就是發現自己意外懷孕,不得不被迫走上“孩子他媽”的道路。
我在焦慮什么?
? ? ? 焦慮自由。我曾摸索很久一個理想的生活模式:工作?兼職瑜伽教練?戀愛,當我拿到高級瑜伽教練證書,找到認可并欣賞我的瑜伽會所當瑜伽老師的時候,我感覺自己要開啟開掛的人生了。此時孩子意外降臨,我的理想生活模式還才開始就已經宣告結束了。我內心焦慮糾結,一方面因為愛,選擇留下了孩子,一方面又各種不甘心自己的生活從此就被一個小屁孩給捆綁住。因為是在身體和心理上都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當媽媽的,所以在懷孕初期和產后初期,我都經常郁悶,焦慮,偷偷掉眼淚。?
? ? 焦慮育兒。和所有新手媽媽一樣,面對孩子的所有事情:選哪種尿不濕,買哪一種奶粉,選什么繪本給孩子……都會讓我焦慮一把。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育兒變成一個更加復雜的問題,婆媳矛盾也因為孩子的教養問題一次次升級。現在還清晰的記得那段時間每天晚上干得最多的事,就是跟老公吐槽他媽。
? ? ? 焦慮如何證明自己。可能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我特別在乎別人的眼光和看法。做了媽媽以后,“做一個事業家庭兼顧的辣媽”更是像一個魔咒一樣綁住了我,整日里思考的是如何努力才能證明自己有能力(有能力賺錢,有能力照顧好孩子,還有能力美貌如花),如何做才能贏得公婆,朋友愛人的贊賞……
? ? ? 焦慮金錢。從給第二個孩子買保險的那一天起,我開始為錢焦慮。粗略計算:兩個孩子和自己的每年保險費要6萬多;早教費用1萬多,按照我給他們選定的幼兒園,將來兩個人的學費就得8萬多;每年的旅游至少也得2萬多;還有日常的各種消費……隨隨便便一年就得開銷20萬多萬。而我和老公每年的收入也就20多萬,一時間感覺到異常的經濟壓力,焦慮君又開始在我腦子里上躥下跳。
因為焦慮,我干了些什么?
? ? ? 我曾在對保險公司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辭掉國企的工作投身保險行業,只當純覺得做保險賺得多,還可以下午不上班在家帶孩子;我曾在月嫂的建議下,兼職做微商,在第二個孩子還在月子里的時候,就風風火火的開啟我“財富事業”;我曾在股市一路飄紅的時候,跟風一頭扎進去,妄想自己七不懂八不懂還能賺錢;我曾無數次吐槽和指責婆婆和家人的育兒方式,仿佛只有按照我的方式孩子才能健康成長……事實上,當一個人內心焦慮,無法接納自己和接納別人的時候,他的內心其實是撕裂的,不是統合的,他會很難專注于自己手頭的事,更別談做成手頭上的事。
? ? ? 因為焦慮,我做了很多“荒唐事”,踩過很多“坑”,浪費過很多時間、精力和金錢,但我仍舊無比感謝那段焦慮日子,因為它,我多了很多豐富的人生經歷,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因為它,我開始不斷反思和覺察自己,去尋找焦慮的根源;因為它,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審視生活,開始學習和踐行,并在這條路上坦然快樂的前行。
03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焦慮君——學習和踐行。
? ? ? 趕走育兒路上的焦慮君。媽媽始終是我最重要也是最喜歡的職業,為趕走這條路上的焦慮君,我訂閱得到上《Dr.魏家庭教育寶典》專欄,參加青豆書坊組織的美國“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課程講師班,閱讀大量父母教育、親子教育書籍,系統地學習各種科學的育兒方式,并在生活中一一踐行;參加悠貝圖書舉辦的領讀者訓練營,堅持與孩子親子共讀……在學習和踐行科學育兒的路上,我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媽媽,收獲了一份新的事業——“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認證講師,走上了傳播“愛的語言”之路。同時,我開始學會帶著感恩的心與婆婆相處,學會理解和接受老人對孩子的愛。是的,在育兒路上,我早已和焦慮君握手言和。
? ? ? 趕走認識自我路上的焦慮君。通過系統的學習王麗榮老師的家庭心理教育培訓課程,我開始不斷的覺察和審視自己,明白了為什么我會那么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根源就在于從小一直被“比較”著長大,一直努力做父母和老師眼中的好孩子、好學生,把真實的自我藏起來了。后來閱讀了《自我暗示和心理暗示》、《生命中最好的事物》等心理學相關書籍,我開始學著接納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聆聽內心真實聲音,做本真的自己,不再為別人的眼光和評價而活。
? ? ? 人致踐,則不再焦慮。2017年11月,我被一個90后男孩的早餐吸引,他就是早餐王子陳厚,每天早上他都冥想,瑜伽,做像藝術品一樣的早餐。
在他的影響下,我加入了007寫作社群(其實很早就是007的看客,但是想到要堅持寫作7年,就一直沒勇氣加入)和他的知識星球,開始了每天早起、瑜伽、學習理財知識、月初定目標、月底復盤……有句話叫忙是治愈一切神經病的良藥,當你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明白每天自己要做什么,并為之不斷學習和踐行的時候,焦慮自然會離你而去。
有句話說得好:道理我都懂,但我依舊過不好這一生。為什么?因為你沒有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