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學校創(chuàng)建省一級,有點兒忙,要應付各種學校事務,時間不夠用。
有些書,買下,卻擱置著,而這本是借來的,所以只能快速閱讀。做了一些筆記,日后慢慢咀嚼,反思。
《整個世界,都是教室》是艾瑞堂老師著述的。此書并不是只鎖定語文課堂教學內(nèi)容,闡述和覆蓋的是整個學科課堂的教育教學理念。竊以為有很多與我所想所做,不謀而合。
下面是我做的一些讀書筆記:
前面的話: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都有著無限的可能性,不一樣的孩子,不一樣的綻放,不一樣的人生。
我思:這一點我深信。我一直覺得人人都是造物主的光榮。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力,只是未經(jīng)好的發(fā)掘。
1.寬心,接納孩子多樣化的個性和見解。
蘇霍姆林斯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全特殊、獨一無二的世界。
我思:我知道知識的無限,課堂的豐富和可能性,孩子有時不經(jīng)意間的見解是我沒有想到的一種美好的點醒。
2.寬廣,整個世界都是課堂。
陶行知:民主教育的教材,應從豐富中求精華,從教科書以外求課外東西,并且要從學校以外到大自然、大社會中求得活的教材。
我思:一讀到“整個世界都是課堂"這句話,我的思緒就會飛到宇宙之外,多么浪漫,多么讓人無限遐想,多么令人豁然開闊的一句話。課堂不僅限于教室,更廣,更遠,更寬,更深,更美,更妙的課堂在天地間,在廣闊的世界里。
3.寬松,鼓勵孩子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我思:陪孩子們說,給孩子們說,就怕孩子們不說。
4.寬心,做孩子心靈的朋友,認真善美直抵靈魂深處。
陶行知:我們要向小孩子學習,不愿意向小孩子學習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我思:課堂是心與心的對話,是一個靈魂向另一個靈魂的傾訴,和相互聆聽。
5.寬厚,課堂應充滿生命的關懷和尊重。
明代薛宣: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
馬克.吐溫:紫羅蘭把它的香氣留在了那踩扁它的腳踝上,這就是寬容。
我思:課堂的終極目標是懂得關懷人,尊重人。
6.教育分兩種:一是關涉幸福的教育;二是無關幸福的教育。
陶行知:我們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我思:人人都知道,可是很多大人,很多課堂卻不是在做與幸福有關的教育。
7.在特定意義上,課堂是一種態(tài)度,與知識無關。
我思:贊同!課堂是建立在知識上,但又超越知識本身。
8.課堂應當充滿著生命關懷,應當彌漫著民族平等,應當洋溢著互相尊重的氣氛。
我思:生命教育是一場終身的修行。
9.古拉特.利伊普《進入別人的內(nèi)心世界》:
把別人的感覺和觀念與自己的感覺和觀念置于相同的位置,并把它表現(xiàn)出來,這樣談話的氣氛就會融洽起來。當你在聽別人談話時,要根據(jù)對方的意思來準備自己將要說的話,那樣由于你已經(jīng)理解和認同了他的觀點,塔就會理解和認同你的觀點。
我思:難怪有時融入不了一些談話場面。原來原因之一在此。
10.師生彼此走進對方的內(nèi)心世界,是課堂效果的最高境界。
我思:走心也應該是課堂的一種態(tài)度。
11.雅斯貝爾斯《什么教育》:教育是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一個相對成熟的生命個體去導引另一個稚嫩的生命個體。
我思:是啊,教育,我不敢輕易提到這個詞,覺得自己道行不深,但是我不得不說,教育就是激勵,是喚醒!
12.蘇霍姆林斯基:理想的教育是培養(yǎng)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里培養(yǎng)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教育應該追求的恒久性,終極性價值。
我思:我在努力,要教育他人,必先幸福自己!
13.有魂,有根,有脊梁,才是一個真正的人。
我思:真正的人,原來如此!
我覺得教師的個性化教學風格,很重要。這彰顯教師的教學品格,和個人魅力。
摘錄教師教學個性化的形成風格幾個途徑:
一.實踐提升式
教師通過教學中不斷積累的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進行總結歸納、抽象升華,擇其典型特征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
二.理論指導式
教師在教學中自覺地以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論為指導,并將其貫穿于和教學環(huán)節(jié),最終形成個人獨特而鮮明的教學風格。
三.重點突破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個人教學特點,選擇形成自己教學風格的最佳突破口,以點帶面形成整體教學風格。
四.移植兼容式
通過精心選擇,將他人教學風格的特色部分移植到自己的教學中去,或通過博采眾長,將眾人之長融入自己的教學中,利用綜合優(yōu)勢使自己的教學形成整體最佳特色。
五.整體構建式
教師從整體教學出發(fā),通過整體改革,優(yōu)化結構,從而全面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可以從課程內(nèi)容,如課程計劃,課程標準,考核等;從教學要素,如學生,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從工作環(huán)節(jié),如備課,上課,作業(yè)設計與評議等。
每一種教學風格的修煉,都是將教師的思想境界的高度,知識掌握的淵博度,教學經(jīng)驗與技巧的嫻熟度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