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了,春雨隨之而來,一陣陣、一天天的連續下來,沒完沒了。衣服干了濕、濕的還是繼續濕。倒春寒也形影不離,寒風冷雨霧沉沉……這樣的南國春天夠糾結的。
幸虧春的氣息春的韻味還是慢慢的顯現-看,荷蘭豆不是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爭先恐后的開花結豆了嗎?昨天摘了一小把,今天還會繼續有幾個掛在籬笆上蕩秋千。
每天貢獻一點點的可不止荷蘭豆……沒空管它的地里面還是爭先恐后的冒出了許許多多的綠芽……還沒完全長出來之前,有些還不知道是雜草、還是野菜。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柔柔弱弱的艾草已經長成婷婷玉立、連成一片綠色了。
趁著鮮嫩,毫不猶豫的摘下一小束,不管煮湯還是用來做面點、艾糍都可以的。用來煮湯的話加入豬肝,那就是幫女性補血的菜式;加入豬瘦肉,那就是一家老小都適合吃的有機營養菜式。不過今天只打算拿這些艾草做點特別的東西。
把艾草清洗干凈,燒開水略燙一下,再放在案板上,切成小段,再放到豆漿機里面用果汁功能打成艾草汁。
把艾草汁倒到湯鍋里,放白糖(或紅糖)、一小片陳皮(干果皮)一起煮沸-一定要糖份融化其中了,把陳皮撈起,艾草汁備用。這樣處理過的艾草汁能夠最好的留著艾草的營養成份。
用250克低筋面粉,加3克泡打粉、5克干酵母、白糖50克左右,一起攪拌均勻,再倒入適量的艾草汁,把面粉攪拌成團,最后用保鮮膜包著,等待發酵面團。
面團隔5分鐘后,再用筷子翻攪一下(這是為了發酵更快、更充分)。用這個方法發面一般用20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了。要注意的是加入艾草汁和面時要有溫度:大概30-40度左右,不燙手,剛合適揉面。
面團發酵過程中,可以準備面包餡料……我之前已經用高壓鍋做了紅豆沙,準備用來做包子餡。
把面團分成小塊(可以搟好后切成大小一致的小面團,但我懶,而且數量不多就隨便一點了),把小面團揉開、攤薄,再裹上一些紅豆沙餡料,再抓緊、收攏面團,這個艾汁包子就成型了。燒開水,把蒸盤放上去,大火燒開,再關小一點,文火繼續蒸,大概8-10分鐘就好了。
艾汁紅豆沙包子,既保留著艾草的鮮草味道,也有面包的綿軟可口。咬一口,齒留甘。今天的午餐,就是艾汁包了,還加上一碗暖胃養顏的:小米南瓜粥。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