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一定要懂保險!
買保險,albert一貫主張一定要懂保險。有兩個原因:
其一,不交智商稅。保險是人人有需求,卻未必認為有需求。從銷售的角度來看,屬于無實物銷售,最難。因此,保險是最依賴“銷售藝術”的商品,可以說,每一位優秀的銷售員都是無實物表演大師。這導致,專業的人我們未必信任,信任的人未必專業,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懂保險。
其二,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哪個保險代理人或經紀人,不是經過短短幾天或幾周的培訓就開始銷售保險。他行,我也行。與其茫茫人海中找一個專業靠譜的人去信賴,不如現在開始自己動手,十個小時成為半個專家。
那么接下來,梳理一下我買保險的基本思路。
1先要知道,我們需要購買什么保險?
我們買保險,第一步是要弄清楚,我們需要買哪些保險?
保險分為保人與保物。保物的主要是保房子的家財險,以及保車的車險。保人的人身保險有五大類,分別是:
醫療險:報銷型,解決醫療費用支出問題。
重疾險:給付型,解決重疾導致收入損失問題。
意外險:給付型,解決意外身故殘疾而喪失收入的問題。
壽險:給付型,解決身故與全殘而喪失收入的問題。
年金險:給付型,解決壽命過長喪失收入來源或耗盡積蓄的問題。
具體險種的詳細介紹,可在一文讀懂四大險種(醫療險、重疾險、壽險、意外險),一文讀懂所有保險險種中查看。
我們最需要考慮的是前四大類保險。養老問題可以用很多種方式解決,年金險并非必須。老人和小孩沒有債務和家庭責任,因此無壽險保障需求。所以,到這里給家人買保險我們就有了一個初步的方案:
進一步分解:
不同險種承擔不同作用,覆蓋不同風險。確定了所需要的保險種類,很多人接下來可能第一個疑問就是:
買返還型,還是消費型保險?
實際上,所有返還型保險(包括香港保險)都不劃算。保險的本質是消費型保障。出險之所以能拿到遠超保費的保額,是因為有人沒出險,保費被“消費掉了”。有“占便宜”就會有“吃虧”,這才是“真保險”。
因此,答案是:只推薦消費型。所謂儲蓄型保險,實際就是消費型保險的基礎上,再收一筆錢。保險公司拿多收的這筆錢去投資,幾十年后將部分本金和收益返還給消費者。一般來說收益率在3.5%以內,如果稍微有一點點理財能力,會買貨幣基金都肯定超過3.5%。
從回報率不高,并且長期鎖死資金流動性來說,返還型保險對多數家庭來說都不劃算。具體分析,請看這篇文章-“消費型保險”和“返還型保險”,究竟哪個最好?。
因為醫療險和意外險基本都是消費型的,重疾險和壽險有返還型問題。因此,四大險種應該購買:醫療險,消費型重疾險,消費型壽險,意外險。所以,到這里給家人買保險我們就有了一個2.0版本的方案:
再具體,進一步了解和分析四大險種:****
醫療險
醫療險是報銷型保險,報銷醫療費用,一般交一年保一年。根據報銷額度不同分為:百萬醫療險和小額醫療險。
百萬醫療險:保障住院醫療,保費幾百塊,保額幾百萬,免賠額一萬。不限疾病種類,不限治療手段,不限社保用藥。因為保障小概率風險事件,所以保費低保額高。
小額醫療險:保障門診醫療和1萬元以內的住院醫療,因為保障的是高頻風險事件,所以保費高保額低。
小額醫療險保障的內容,基本是家庭能夠承擔的風險。買保險還是要優先處理那些可能導致家庭經濟危機或破產的風險。因此,醫療險建議以百萬醫療險為首選,對個人和家庭而言,保障概率小損失大的風險事件都應該是重要而緊急的事情。
百萬醫療險是健康告知最嚴格的險種,若健康告知有困難的人群,也可以考慮防癌醫療險。百萬醫療險保障疾病+意外,防癌醫療險將保障范圍縮小至癌癥。
將醫療險范圍縮小至百萬醫療險,年齡過大及健康異常則可考慮百萬防癌醫療險。所以,到這里給家人買保險我們就有了一個3.0版本的方案:
意外險
意外險,全稱意外傷害保險,也即綜合意外險。綜合意外險,意外身故或殘疾賠付保額,保障期限一般是一年。
另有專項意外險,相比綜合意外險保障范圍更小,期限更靈活。例如交通、航空或旅行意外等,保障期限可選1天-365天不等。
很多人以為自己有意外險保障,其實定睛一看卻是交通意外險。意外險最大特點就是價格低保額高,購買起來完全不用猶豫。
例如綜合意外險:保1年,100萬保額只要299元;
例如專項意外險:航意險,保1天,1000萬保額只要10塊錢。
意外險, 當然選“全意外”保障的綜合意外險。
需要提一下的是,因為18歲以下及65歲以上,意外發生率更高,所以綜合意外險從產品角度,分為三個主要版本:18歲以下,18-65歲,65歲以上。不同版本的主要區別是費率和保額限制。我們可以簡單稱之為,少兒意外險,意外險,老人意外險。
將醫療險范圍縮小至綜合意外險,年齡過大或過小則可以購買少兒意外險和老人意外險。所以,到這里給家人買保險我們就有了一個4.0版本的方案:
消費型壽險
壽險,身故或全殘就賠付保額。根據保障期限不同,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消費型壽險,就是定期壽險。
而所謂終身壽險,如果保障終身的話,就一定能夠拿到保險金。保費高,杠桿低,無財富傳承需求則不推薦。
定期壽險處理的是人生最大的風險—英年早逝。這種情況下,家庭的債務,父母的贍養,子女的教育,所有責任與愛都需要錢去繼續,然而矛盾的是身故即意味喪失全部未來收入。此時,倘若定期壽險護身,站著便是印鈔機,倒下就是人民幣。
這里,可能會有疑問:有定期壽險,還需要意外險嗎?
需要。因為意外險不保障疾病身故,而定期壽險不保障殘疾。意外險和定期壽險,是可以相互補充的。并且就意外險的性價比來說,百萬保額一年只要兩三百,為什么不呢?
開始處有提到,老人和小孩沒有壽險保障需求。所以,到這里給家人買保險我們就有了一個5.0版本的方案:
消費型重疾險
重疾險,就是罹患重疾賠付保險金。重疾都有個五年生存率,這五年對治療極其關鍵,但對工作和收入幾乎是毀滅性打擊。重疾保險金的初衷就是彌補重疾期間收入損失,讓家庭現金流可以持續。
消費型重疾險,就是不附加任何返還保費或保額責任的重疾險。所謂返還型重疾險,其實就是在消費型重疾險基礎上,加一個身故返還保額或保費的責任。
有點熟悉啊,這不是加了個壽險嗎?壽險保額=重疾險保額 或是 壽險保額=重疾險已交保費。
按照這種一勞永逸的邏輯,似乎還可以加上個醫療險。嗯...然后再加個意外險吧。
1=4,對消費者來說one for all,似乎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但是,正所謂: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所以,問題來了:用一款保險,解決所有的保障問題,真的好嗎?
這是另一個買保險的高頻問題。實際上,基本可以把所有捆綁銷售都看成“小心血虧”的提醒。因為捆綁在一起,簡單就變復雜,復雜就變更復雜。保險公司很難遏制這種沖動:利用消費者看不懂,賺取信息不對稱的差價。這種貴,為“捆綁”付費,江湖人稱“智商稅”。
因此,答案是:不要買捆綁型保險****。如果一個人配置保險是困難模式;那么分解成四大險種單獨配置,就是簡單模式;但若是用一款保險解決所有的保障問題,歡迎來到:地獄模式!
因為重疾發病率與年齡有關,并且健康告知苛刻程度僅次于百萬醫療險。所以年齡比較大,以及健康異常的也可以考慮購買防癌重疾險。少兒有專屬重疾險產品,提供保障期限20-30年的選擇。這樣子相對傳統重疾險,價格超低保額超高,可以作為過渡時期或增加保額的額外選擇。
于是,給家人買保險的我們來到了終結版6.0的方案:
到這里,我們給家人買保險的總體框架就有了:
大方向是:百萬醫療險+消費型重疾險+定期壽險+意外險。
2
確定保障方案后,分類尋找最優秀的保險產品。
弄清楚了我們需要買哪些保險,
接下來就是,****分類尋找優秀的保險產品:
百萬醫療險,
百萬醫療險的購買邏輯,一句話評價:性價比高,保障全面,可續保條件好!
性價比和保障全面這兩部分,實際上市場頭部產品都差不多。作為醫療險,交一年保一年。最引人關注的問題與續保有關:有沒有長期“保證續保”的百萬醫療險?
答案是:沒有。目前市場上最“保證續保”的也就保三五年,和一年期的差別不大。所謂保證續保是指保險費率和保障內容都不變,因為醫療費用和通脹的不可控,從邏輯上來說是不可能有“保證續保”的。
越缺什么,越想要什么。百萬醫療險建議產品本身優秀的基礎上,挑選銷售規模最大,運營時間最長的。如果一款產品銷量挺高,續保無需審核,不因身體患病或發生理賠而拒絕續保或單獨調整費率,且行且珍惜!
具體產品方面,推薦以下四款優秀產品:
尊享e生2019百萬醫療險
好醫保·長期醫療百萬醫療險
好醫保·百萬防癌醫療險
微醫保·中老年百萬防癌醫療險
以上幾款產品,在符合健康告知及年齡要求的前提下,大人、小孩、老人都合適,這樣我們就輕松搞定了家庭的百萬醫療險。
意外險
意外險的購買邏輯,重點關注三方面:保障責任,保障范圍,性價比。保障責任:意外身故,意外殘疾,意外醫療,核心是前兩個,保障范圍全球最佳;所謂性價比高,是同等保額下保費更低。
意外險健康告知非常寬松,唯獨需要關注職業類別。對于風險比較高的職業,有單獨的高危職業意外險,區別也是費率和保額限制。
產品方面,推薦下面幾款優秀產品:
老人:孝欣保老年意外險
小孩:小頑童少兒意外險,萌寶保少兒意外險。
成人:小米綜合意外險,微保護身福意外險,眾安女性尊享意外險。
猝死是疾病,不屬于意外。但是鬧得多了,很多保險公司嫌麻煩也就將猝死保障加上去了。因此,買意外險也可以適當關注猝死責任,這樣子就可以放心996了。
這樣,意外險這一塊我們也就買好了。
定期壽險
定期的購買邏輯,重點關注****三方面:保障范圍,免責條款,性價比高。保障范圍意外+非意外最好。最少的免責條款,只有3條。
具體產品方面,推薦三款優秀定期壽險:
華貴大麥定期壽險2020
夫妻版:華貴大麥定壽甜蜜家
瑞泰瑞和定期壽險
其中瑞泰瑞和,健康告知比較寬松。
這樣,定期壽險也就被我們搞定了。
重疾險
相比之下,重疾險的購買邏輯會復雜一些:
1.重疾險的核心是疾病保障,其中重疾保障所有重疾險都一樣,因此側重于輕中癥保障,即是關注輕中癥高發疾病的覆蓋率。
2.除此之外,重疾險還需要選擇保障期限,以及是否需要多次賠付。
3.當然,性價比是永恒的主題。
接下來,我們展開第二點的兩個問題:
問題一:重疾險到底保障至60/70歲還是終身?
這真的是一個即糾結又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從重疾險的功能上來說,很能60多歲后不需要收入損失補償。從重疾發病率來說年齡越大概率越高。
百萬醫療險的續保是個先天不足,而重疾險可以鎖定長期風險,一定程度上互補和替代百萬醫療險。因此,預算允許,建議終身。
問題二:重疾險要不要多次賠付?
從發生概率和重要性來說,單次賠付做高保額>單次賠付+惡性腫瘤二次賠付>多次賠付>分組多次賠付。
從實際價格來說,單次賠付重疾險+惡性腫瘤二次賠付的價格與單次賠付重疾險相差無幾。綜上,我個人推薦考慮買消費型單次賠付重疾險+惡性腫瘤二次賠付。
產品方面,重疾險極致費率產品推薦:
少兒:媽咪保貝少兒重疾險,晴天保保少兒重疾險。
老人:昆侖長期防癌險,瑞泰泰安心防癌險。
成人:百年康惠保2020,可選惡性腫瘤二次賠付。
終于,我們把一家人的重疾險也都基本搞定了:
到這里,我們的家庭保障基本就齊全了,重要的保障也都有了。
至此,我們得到最終保障方案。
再次梳理一下以上買保險的基本思路:
先確定,我們需要購買什么保險。
然后,分類尋找最優秀的保險產品。
最后,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如實告知買保險。
3
該如何做到如實告知呢?
若想順利買到保險,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身體狀況符合投保產品健康要求。
健康告知是買保險時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定期壽險、意外險一般都沒什么問題,因為它們健康要求寬松;醫療險、重疾險健康要求相對嚴格,經常會被卡住;
健康告知的原則很簡單:如實告知。那什么是如實告知?
如實告知是有限告知,僅限健康告知頁面詢問的內容,對著健康告知一條條看,問到的都需要告知,而沒問到的并不需要告知。
如果說有健康異常,不符合某產品健康詢問,主要有三個方法可以嘗試:
1)每款保險產品健康告知都不是完全一樣的,一款產品健康告知不符合,可以多看看其他同類產品,也許另一款就符合了;
2)試試有在線智能核保的產品,看能不能智能核保通過;
3)嘗試申請人工核保;
保險公司又如何知道我們到底有沒有如實告知呢?
申請理賠時保險公司會有理賠調查,理賠調查的主要依據是:當事人醫保記錄、醫院、藥房的就診、消費記錄、工作單位提供的體檢報告等資料。
我們買保險,最需要了解的,大致就這些內容:
先是了解一些基本的保險知識,然后就是挑選好的保險產品,最后就是做好如實告知去買保險。
最核心的思想:
在百萬醫療險、重疾險、定期壽險、意外險產品中,各找到一款值得買的保險產品,然后把它們組合在一起,我們的保險就買好了。
懂保險,就是最大的省錢:
其實,按照目前大多人的保費支出看,我們幾十年下來的累計保費可能有20-30萬之多。而同等保障,性價比不同的方案,保費支出差一倍很常見,差異幾倍的也不少。因此,給我們的家人買對保險,動輒至少省幾萬。所以說,買保險這件事情上,懂保險就是最大的省錢。
買好保險真的不難,但前提是你得花一些時間去了解保險。保險支出也真的不少,確實是值得我們花一些時間做做功課的。與風險賽跑,不做風險管理,就做危機處理。買保險這件事,值得學,不要懶,別拖延。
公眾號操作指南:
保障方案,請在菜單欄-學保險中查看,
最優秀的產品,請在菜單欄-買保險中查看。
其他問題,請在菜單欄-雜貨鋪-保險百問中查看。
一些與保險無關的話題,都會放在雜貨鋪-紫霞專欄。
Tips:四大險種的詳細分析、具體概念和購買邏輯均可在菜單欄-買保險中查看。
蘇東坡說:無事則深憂,有事則無懼。馬云說:要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修屋頂。愿每一個人的旅途進可攻退可守,在至暗時刻尋求微光,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開懷大笑。關注至尊保Live,教你買保險。
能省好幾萬,不花冤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