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某天下班時候,我媽給我打電話,我正好準備去她附近一個地方聽宣講會。就逗她說要不要來找我。她猶猶豫豫,我說沒事的啦,直接走到文三路坐53路就可以到了。
上了班車之后,她又給我打電話,說確定是53么,旁邊的小伙子說這路車到不了。我因沒吃晚飯,坐在車上略略頭暈,有點不耐煩又很堅決的說,就是這輛,你到某某站下車等我。
一個小時后之后,我到達約定的地點,我媽已經到了。拎了一大包東西,東張西望的,看到我表現出驚喜的樣子。我帶她穿馬路,走向宣講會的地方,一路上聽她不停地嘮叨:
“哎呀呀,這個地方太大了,我又轉向了。我們這是往南走么,不對好像是往東。又要拐彎啦,這待會兒怎么找得到回去的路呢?我給你帶了蘋果,你不是說沒吃晚飯,給你帶了大排,干凈的塑料袋裝好的。怕你不愛吃,又給你做了點炒白菜,慢點吃,還有壽司。”
“媽,你這個壽司里面怎么沒有料啊,直接就是個紫菜包飯嘛”
“你真叫我傷心,哪有那么多時間啊,你臨時打電話過來,我趕緊熱大排,炒白菜,怕你吃不飽又包了飯團,全都十分鐘搞定的啦。然后還要從文二路走到文三路,怕來不及,哪有那么多時間呀。等你下次有空來找我,我給你做壽司……”
絮絮叨叨一路,說學校食堂的事情,說一起住的阿姨的事情,我去打印店打印簡歷,她還不停地和老板娘搭訕,夸老板娘頭發好長好美,好像多和老板娘說幾句,她就會給我最好的紙張打印簡歷了一樣。然后又走了十分鐘到達宣講會的地方,她說廣場上站一會兒。我聽了一會兒宣講,沒什么要緊的內容,手機又快沒電了,于是走出來找她,讓她先回去。
我說,你知道回去的路嗎?
她說,“沒事的,沿著來的路走回去就好了,然后問問人,嘴巴長了不就是用來問人的嘛。你快去好好聽吧,找工作別找太累的,安穩一點就好……”
我一邊不走心地允諾,一邊陪她走到路口,準備告別。老媽踮起腳,夠著我的頭往下壓,和她頭碰頭,就像小時候我委屈了她安慰我一樣,咕噥了一句加油還是什么的話,一瞬間覺得自己的情緒有點不受控制,在外面這么久,以為自己習慣了沒有家人陪沒有人撐腰的日子。可是當老媽捧著我的頭像小時候那樣安慰的時候,變得脆弱敏感,好想回家輕輕松松地待著。
雖然我知道,現實中真的回到老家,不用面臨找工作打拼的喜怒,也會有其他的事情比如老媽的不滿意,錢財的不夠用等各種問題冒出來。
因此還是要堅強地和媽媽揮手告別,只不過以后再奔波的時候,會知道:一直有一個人,愿意被你隨叫隨到,愿意在你需要的時候,走很多路,給你帶好吃的,陪你多呆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