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中考前做語文閱讀時,曾讀過這樣一篇閱讀,大意是講一位少女苦苦暗戀一位男生,但因自身平平無奇而只敢縮于一隅默默仰望。一日忽傳出她作文獲全國獎,紅榜張貼處人頭攢動,少女于人群中看見少年含笑相望,鼓足勇氣朝他走去,欣喜之余鼻尖忽傳來一陣狐臭。暗戀遂卒,全文終。
當時讀到只覺得好笑與不可思議,看起來美麗青澀的暗戀被狐臭一擊即潰,著實令人懊惱。后來想想,換做是我,大概也只會掩鼻逃走,無論面前的翩翩少年如何風流倜儻英俊瀟灑。沒辦法,誰叫嗅覺是無法強迫的一種東西。
鼻子大概是五官中最嬌氣的了。有不堪入目之物時可閉眼,有不堪入耳之聲可掩耳,有不堪下口之物可拒食,唯獨面對不堪入鼻的氣味時,我們無法逃避,強行憋氣只會把自己悶死。氣味分子無孔不入,引發身體機能的連鎖反應。香則沁人心脾,臭則讓人五臟六腑翻江倒海??磥砉湃怂^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者,要么是定力非凡,要么就是嗅覺系統已經被攻擊癱瘓了。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體味也可以看成一個人的外在名牌。體味實是最野蠻無理的不速之客,無論你是否愿意接受,它都會不由分說地鉆入你的鼻腔,強迫你尋認它。我以為,保持身體清潔無異味,是對自己也是對別人最基本的尊重。想想,一人站定在你面前,還未開口介紹自己,遠遠地你就聞到他身上的氣味。怡人心脾倒也罷了,若不堪入鼻,對那個人的印象首先就要減掉三成好感。
每每出門都會先留心聞聞自己身上有沒有異味,怕的就是如當年那篇閱讀中的少年一樣,站到人前風度盡失。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我本人只對香氣嗅覺靈敏,對臭味卻十分遲鈍。初中晨跑路過農田,有機肥的味道可是十足的“天然”,眾人皆掩鼻怪叫作鳥獸散,唯我一人面不改色。不是我定力非凡,實是等我反應過來有臭味時,我們已經跑遠了。高中時有過一位前桌,我們曾笑稱他是“沼氣發電廠”。每當他開始“工作”,周圍人都叫苦不迭。我也故作嫌棄之狀掩鼻,其實我沒怎么聞到。他人皺眉躲避而我“獨善其身”,不亦快哉!
我對于香味的癡迷是旁人有目共睹的。四月時為了追尋校園內浮動的那股甜而不膩、濃而不重的花香,我數次綠地探幽,終于查明那是芒果花香。興奮地與旁人分享,他們只覺得詫異,置之一哂罷了。也不怪他們覺得我奇怪,畢竟有誰一下課就像條狗一樣聳著鼻子四處尋覓,只為了一股他們根本就沒聞到的花香呢?
五月的時候,在廈門鼓浪嶼邂逅了氣味博物館,在眾多貼著各類標簽的細口瓶中得到十二分的饜足。其中我最愛的是“小蒼蘭”和“花梨木”,沒想到一回來哥哥就在我生日的時候,送了我人生第一支香水,正是祖馬龍的英國梨與小蒼蘭。我如獲珍寶,然我以為美者人未必盡美,有人覺得它前調酸澀苦重。但其實它中后調轉為清甜曠遠,酸中帶甜,澀里含柔,立體感層次感分明而奇妙,令人無限沉溺。
有一部電影叫《聞香識女人》,我以為人亦如香。外表鋒芒畢露者未必沒有一顆溫柔沉靜的心,內里苦澀陰暗的人也可能表現得濃烈甜蜜。只有真正走近一個人,才能從或酸澀或清雅的外表里層層剝離出他的內心。又或者,你這一款香,剛剛好就對準了某個人的胃口,一見鐘情的強烈吸引,未嘗不是沒可能。
所謂嗅覺,其實隱藏了一個人最隱秘的偏好和潛意識。就像我從來都聞不到榴蓮的臭味,而我妹視之如洪水猛獸,就像從小體質不好的我如今對醫院的消毒水味有著偏執的喜好,就像我特別鐘愛小甘菊盒裝護手霜,只是因為它像極了我記憶里小時候媽媽的味道。
我們忘記的,鼻子都替我們記著,我們極力掩藏的愛與恨,鼻子一瞬之間就能替我們表態。你可能說不出鄉愁的滋味,但你一定記得家鄉那碗撈面四溢的蔥香;你可能早已忘記了年少所愛之人,但你某一瞬間會記起那個少年白襯衫上好聞的肥皂味;你可能已經忘了童年里媽媽的身影,但你無法忘懷每晚放學家里飄出的菜香。我們跨越了萬水千山,識遍人生百味,鼻子是我們人生旅途里最忠實的記錄者,沒有欺騙,沒有隱瞞,沒有背叛,同時它也在我們被世俗煙火嗆得淚流滿面時,用記憶深處無法復制的味道提醒我們,不忘初心。
閉上眼睛,去聞雨后校園小徑上綠葉零落的鮮嫩味道,去感受心里藏著的那個人身上淺淺淡淡的味道,去記憶媽媽身上十幾年如一日的家的味道。這些我們以為無足輕重的細枝末節,最終都會沉淀成生命里或輕或重的紋路,等待我們沿著時光之河溯流而上摸索探尋,感悟自己曾經擁有的一切,從而無限感念當下美好的一切。
如果不能用心熱愛生活的話,那就用鼻子吧。
文章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已發布在公眾號:白水枯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