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社會中,我們對一個人的評價很多都是善良、細心、能力強等等,但現在更多的人喜歡被人貼上靠譜的“標簽”。前幾天聽“邏輯思維”,說一個人靠譜的基本標準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當時只是覺得很有道理,但覺得有大驚小怪,沒有往深里琢磨。今天遇到了一件小事卻讓我覺得“靠譜”這事實在太重要了。
今天的廈門天朗氣清,早上去晨練回來,心情很好,于是來學院上班。上午導師交代我去校門口等一個人并拿一件東西給她,我麻溜趕過去正好遇見,按照導師的囑托把東西交給了她。她說自己用完這個東西后會馬上回來,讓我在門口等二十多分鐘,我答應并已經等了四十分鐘后,她還是沒有來,我就有點著急,打了個電話,詢問大概什么時候到。回復說:“五分鐘”就到了,請耐心等待一下。時間過得真慢,我又多曬了20分鐘的太陽終于等到了這位“不靠譜”的姐姐。真是心累呀,白白浪費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或許,你也覺得我有點大驚小怪,不就多等一會嘛,有什么大驚小怪的。說的也對,但我還是想“譴責”一下這種不靠譜的行為。雖然只是一點時間的事,就讓我感到,這個“姐姐”真的有點不靠譜。說她不靠譜原因有三點:一既然不能在約好的時間內趕到,就應該和我約一個更為恰當的時間,也讓我再等待中有點“安排”,不至于苦等一小時;二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趕到,又沒有及時通知一下,讓我向無頭蒼蠅式的苦等,這多少都會讓人都點“煩躁”;三和第一個有點類似,等我打完電話后,明知道我在這邊焦急等待,卻還是沒有按時過來。通過,這三點的分析,說明這個人不能換位思考,為他人找想,也是就我們平常說的“不靠譜”。試問,那么這樣的人,在工作中領導會喜歡嗎?生活上與人相處,能夠讓人放心嗎?
其實,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能面面俱到,把任何細節都能考慮全面。但是,值得說的是,我們在那些對于未考慮到的意外是否能給予一點相應的措施,讓自己安心也讓別人放心呢?
通過幾天這件小事,再來琢磨羅振宇所說的“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確實很有道理。“凡事有交代”就是要在做事前考慮周全,并通知到位,這樣大家在“干活”的時候才能按部就班;“件件有著落和事事有回音”是說安排下去的事,無論好壞,都應該給出一個反饋,好讓別人了解,這個事情的落實和進展情況,以便于進一步進行后面的安排。
我們現在說一個人靠不靠譜,一看其本事大不大,二是看他做事有沒有回應。但有時候就算有通天的本領,做事沒有回應,也給人一種很不靠譜的感覺,這里說的回應,也是羅胖說的“閉環”,即:每件事都要有始有終。通過分析你會發現,其實“靠譜”就是一個態度的問題,就是在做每一件事時都要有一顆“責任心”。長此以往,你會慢慢發現自己也是一個靠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