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斷續續用了將近一周的時間把非常著名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完了》,為什么出名呢?因為他最初出版的時間是1940年,距現在已經有70多年了。我們可以想象,過了這么多年還能被人們長提長看的書,其價值意義可想而知。
下面我簡單分享一下它的主要結構內容。
它講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層次(大多數人包括成年人大概就這層次)、檢視閱讀(又稱略讀粗讀)、分析閱讀(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和主題閱讀(是成長進步基石)。
它對如何進行后三種閱讀特別是分析閱讀進行了詳細的解說,提出了進行閱讀應該遵循的原則。
比如檢視閱讀:1.先看書頁名,如果有序就先看序;2.研究目錄頁;3.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4.不妨讀下出版者的介紹;5.開始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6.東翻翻西翻翻,念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
比如分析閱讀,里面提到的內容非常多,規則要求也不少,主要是分了三個階段,第一是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么;第二是詮釋一本書的內容;第三是像是溝通知識一樣地評論一本書。里面的一些規則很有借鑒意義,有點像小學中學中語文考試中的閱讀題,到現在我才知道原來小時候的作業竟然有如此之功能。
當然,這些要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要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要學會主動的去閱讀,要學會回答以下四個問題: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么;2.作者細部說了什么,怎么說的;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4.這本書跟你有什么關系。這樣讓一本書真正屬于我們自己。
閱讀促使心智的成長,對于閱讀來說,你不只要能讀的好,還要有能力分辨出哪些書能幫助你增進閱讀能力。因此,在讀書特別是在要提高你的閱讀能力時,你一定要讀那些看起來超越你能力的書才行;要想真正成長起來的話,一定要自己找出對你有特殊價值的書來。(我感覺這是最有意義的體會)
總體來說,這本書寫的確實不錯,條理清晰,內容詳實。不過內容實在是有點枯燥,全書300多頁,我相信每個從頭到尾能讀完這本書的人不是有上進心的人,就會變成有上進心的人,因為其他人會半途而廢的。
生命因為有書而精彩,人因為會閱讀逐步登攀高峰,希望每個有志于學還沒有讀這本書的人,有時間好好翻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