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葉千華說:“愛是人類永遠不滅的追求和真理”。
在世人眼中,夫妻戀人之間的愛,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愛皆是積習成常的。
然,愛有轟轟烈烈,有雪落無聲,有傾囊相授,有細水長流……這些愛的方式數不勝數,不可枚舉。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每個生靈也都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愛著,或者被各種不同方式潛移默化的愛著。
幾年前,我和好友艷先后懷孕后離職,同時晉升為“準媽媽”的緣故,使我和艷的關系更加親近。
漫漫長日,我們每天混在一起打發時間,侃侃而談,交流懷孕的感覺,孕吐的頻率,胎動的喜悅,甚至每次去醫院產檢的數據也要對比一番。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艷和我相差十幾天,先后生下了自己的小天使。
生完寶寶的日子更加忙碌,交流也更多,如何做寶寶輔食,哪里的嬰兒用品既經濟又實惠都是我們每天必聊的話題。
漸漸的,寶寶長大了,我重回了職場,而艷,依舊做全職媽媽。
我們還是像過去一樣交流著育兒經。閑暇之際,我就會勸她,寶寶已經長大了,重回職場吧。
她告訴我,這輩子不打算再出去工作了,就打算守著孩子,守著老公,守著家。
我大吃一驚,定了定心神開始對她進行說教,首先對她講了全職媽媽的弊端:
1.沒有經濟來源,全部開銷靠老公。
2.與外界接觸少,會與社會脫節。
3.每天就是菜市場,家,兩點一線,久了會成黃臉婆。
4.除了孩子和家庭瑣事,和老公沒有共同話題。
5.在學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職場所積累的經驗資源全部浪費掉,自身價值完全被淹沒。
艷聽著我說的這些,笑盈盈的不語,依舊動作嫻熟的為寶寶做著輔食。
我心急火燎的追問她,怎么樣?怎么樣?改變主意了吧?
她停下來回頭對我說:不,我的孩子離不開我,我小時候,每次上學放學,看到別的父母接送自己的孩子上下學,在路上買零食,買玩具,去公園玩。我就特別羨慕,因為我的兄弟姐妹多,我爸媽要工作更沒空管我們,上下學我都是自己走,有時連飯都吃不上,更別說玩了,所以我要一直陪著我的孩子,送他上學,接他下學,給他做飯,陪他玩。我要把我小時候最渴望而得不到的東西都給了我的孩子。
從艷家離開,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反思,我為什么這樣執著的重回職場,原來,和我的童年也有關。
我的童年一直是有媽媽陪護的,由于是獨生女的原因,媽媽的愛全給了我一個人,從衣食到接送,從學習到玩耍。
可以說,我的童年從物質享受到精神層面都是殷實富裕,豐富多彩的。
可是我心中唯一的小小缺憾就是,我的媽媽不如別人的媽媽漂亮,平時不修邊幅,不注重身材和保養,除了家務和孩子,其他什么也不懂,也不去接受了解或學習新生事物。
由于是全職的原因,繁重的家務和對女兒事無巨細的照顧,使她沒有多余的時間去梳理自己的容貌身材或者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她或許也覺得沒必要去費那個勁。
反觀現在的我,做了母親之后,由于童年時,心存的小小遺憾,就特別想給孩子一個有知識,有內涵,有品位,有魅力的媽媽,等他有了自己的小伙伴之后就可以炫耀的說:瞧瞧我的媽媽,多漂亮。
想到這里,我突然頓悟了,原來愛是沒有對錯的,只是愛的給與方式不同。
這不同的原因在于,自己曾經缺失過什么,自己曾經渴望過什么,自己曾經向往過什么。
可是我又有些擔憂,等到我的孩子長大之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又會如何愛他呢?會不會由于在他童年時缺少媽媽的關注,造成缺失,把這份缺失彌補給自己的孩子身上呢?那以后孩子的孩子的孩子呢?
ps:無戒365天極限挑戰日更營,寫作訓練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