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遠記: 陀市會師~蹤篇
日期: 2017.4.33(13~1) 星期一 多方
行程: 連江~陀市~潘渡~連城~羅源 65里
?1,今天尋訪連江縣陀市會師地,先遣隊與閩東紅軍游擊隊會師的地方,并尋訪潘渡,潘渡河,登高山頂的連江烈士紀念園。傍晚入羅源縣,紅軍先遣隊占領的縣城,今天我們開始進入當年閩東蘇區,即先遣隊福州一戰失利艱難撤退,放下擔子(傷病員), 補充兵員的地方。
?2,因連江縣域形似展翅鳳凰得名“鳳城”,雅稱“閩都金鳳”,寓意吉祥。其東瀕臺灣海峽,東與臺灣、馬祖列島一衣帶水,臺灣控制的連江縣(俗稱馬祖),位于大陸的連江縣屬主體部分。故與兩岸均有的“福建省”相同,兩地亦各有其“連江縣”,為唯一兩岸分治的縣份。
?3,因完成近二天曰記(等筆速),中午12點才啟程,尋訪陀市 ,陀市并非市,而是一個村莊,好大的村莊,地處連江縣西北部的潘渡鄉,位于風景秀麗的臺峰山麓下,境內群山環抱,依山伴水,母親河敖江支流牛溪依村而過。我們尋訪未見紅跡,卻見好大的一個寺廟,入內空無一人,怪聲恐怖卻流淌,忽一狼狗串出狂吠,我們心生恐懼而退出......然當年陀市會師:先遣隊重返蘇區、猶魚入海: 中共連江、羅源縣委派宣傳部長陳元前往潘渡迎接, 終于在陀市找到盼望巳久的中央紅軍;閩東黨組織找到了中央紅軍主力之一的紅七軍團,不啻久旱逢甘露; 而紅七軍團在連戰失利后找到閩東根據地,更是猶如魚兒得水、鳥兒入林。
?4,結束陀市尋訪,我們即去潘渡鎮,漂亮國道通過,而漂亮的潘渡溪從公路下流過,當年紅軍從溪上渡過北上。軍團長尋準洲等召見陳元,商討救護和轉移傷病員問題,潘渡:搶運500名傷病員,連羅擔架隊分別送到連江官板村和羅源長基等,再分散到連江羅源沿海等紅軍醫院和臨時醫院繼續治療。七軍團衛生部長譚時清,醫生十多名護士20多名留下;但相當數量傷員情緒激動不愿留下:擔心國軍跟蹤追剿、又福建方言費解;留下的紅軍每人20塊銀元,慶幸的是留下傷病員在地方武裝掩護沒有被國軍剿滅,恢復健康的紅軍除去部分要求返回老家謀生外,余下都參加了閩東地方的紅軍游擊隊,其中馮品泰吳望水、魯國佑分別坦任閩東紅再軍第13獨立團團長、代政委和政治部主任)
?
5,再訪連江烈士陵園,該烈士陵園建城內高山上,拾級而上,紀念塔高聳,該陵園為走過陵園較有氣勢約,逢清名人多,獻的花圈也多
?6,傍晚赴羅源,紅七軍團在地方武裝配合下占領的縣城,夜逛縣城,燈彩閃爍,高樓大夏不多,卻閃耀著中世紀建筑的輝煌,似一座不夜城,然而掩映在其中的地下工作似乎情有獨鐘,我們在此地無銀三百量的大幅招牌"本旅館無小姐"下進入,不見人,卻聞奇異怪聲,映 入眼簾的是更上規模的二幅豎字大招牌鶴立并檔在樓內,恐怖,嚇得我們連連后退,溜之大吉,最后在一位開快餐阿媽家里借宿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