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遠記: 占領羅源和陽谷會師~蹤篇
日期: 2017.4.4(14~1) 星期二 ?大多云
行程: 羅源~寧徳~陽谷~赤溪~寧徳~穆陽~福安 516里
? ?
? ? 1,清明節,去往羅源烈士陵園祀奠紅軍烈士、風景秀麗的陽谷會師地踏訪、熱鬧非凡的穆陽鎮尋訪紅軍長征先遣隊攻占該鎮遺跡、當然也穿越了先遣隊攻而未取的寧徳市、最后天黑落腳福安縣,此地巳屬當年閩東蘇區的中心,而閩東蘇區演繹至今的部隊我會專題列篇。
? ? 2,今天清明節,陽光挺好,我們隨著手捧獻花的掃墓人群穿過羅源南街牌坊,拾級登高,來到了羅源烈士陵園(打聽到該陵園好辛苦哦,每次來到一個陌生的新地方,最頭疼?和最為難的是打聽和尋找紅跡,霧里尋他千百度,我們是昨晚黑夜中才偶然找到,漆黑一片,借著手機的燈光隱約而視,忽然彩燈刷亮,紀念碑和紅軍亭晶瑩透亮,當我們離開時又瞬間熄燈,非常感謝幕后的奉獻者,我們不清楚這是自動的還是人為的,但這種方式值得推廣)整齊的墓碑一字型排烈展開,有群眾燃香放炮的,有獻花的; 再抬腳上階梯,一座不太高大,建于八十年代的紀念碑莊嚴肅立,葉飛將軍的題詞: 紅軍攻占羅源紀念碑赫然眼簾,一隊海軍戰士列隊獻花......小巧玲瓏的羅源烈士陵園根本不能與連江雄壯偉岸的烈士陵園相比,但其最大特色是紅軍長征先遣隊來到并占領過.....
? ?
? ? 3,攻占羅源:羅源號稱鳳城,面海背山,地形險要,是省城福州通往閩東的交通要道,城垣堅固。1934年8月14曰,在先遣隊參謀長粟裕親自指揮下,采取潛入和突襲的方法一舉攻克羅源縣城,(攻占羅源將專題列篇)巧合的是,49年解放羅源也是8月14日,指揮者也是粟裕,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另羅源百丈村陳仁書大院有紅七軍團部原駐地舊址。
? ?4,祭掃完紅軍烈士,我們迅即北上寧德地級市,當年先遣隊攻而未取即撤離北上,我們去寧德江北湖邊尋訪解放戰爭之"江北支隊"石、墻群雕后即再北上赤溪陽谷,尋訪先遣隊笫三次會師地陽谷。
5,去陽谷的路上,頗感意外的是: 沿途風景透麗,道路修得非常好,一路花卉引導,河流陪伴,讓人目不暇接。陽谷乃村,小得不能與前者陀市村可比,然巨幅紅軍先遣隊戰士與閩東獨立第二團會師雙手緊握的塑像傲立村頭,見證過紅軍會師的大大榕樹遮天蔽曰,此情此景遠遠勝過了陀市,讓人頓感振奮,不虛此行,而迎接紅軍先遣隊的是葉飛等,他們收留了五百多傷病員,又補糧補兵給先遣隊,應先遣隊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之要求,動員千名貧苦百姓參加紅軍(可惜先遣隊因中央命令不準停留閩東蘇區及敵情迅速離去而未補兵千員,千人后來參加了閩東獨立師,而獨立師成立地點為寧徳大提寺)(陽谷會師,有時間專題列篇)
? ? ?
6,陽谷北即穆陽鎮,先遣隊占領的鎮,然北去因山阻路斷,我們只得回程繞道,遠程高速垮海,(我們從福州北上即臨東海、臺灣海峽,羅源起程即在海邊行,寧德竟在海上走,誰能想到,包括重走長征路的,長征與大海有緣,正因為少人知道,是因為先遣隊最終失敗了,還未被視作長征和長征路線,故少人問津少人知嘵了,尚若先遣隊沒有失敗,最大可能是最先與紅25軍會師,或許也是最先到達延安的,更甚者,如他們二個軍團能和實力相當的二六軍團一樣,打出一片天地,或許第三方面軍非他莫屬,因為這也是一支戰略突擊力量)
? ? 7,穆陽鎮,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曰先遣隊紅七軍團于8月22曰攻克福安縣西部該鎮,殲敵數百,滅新編第十師一個營,籌現洋二萬余元,糧鹽二千擔。我們入穆陽鎮已近傍晚,路遇二中學生,一直將我們領到三中旁的穆陽公園處,一塊有記事紅軍攻占穆陽的記事碑旁(省去我們自尋的好多時間,趕在天黑前完成穆陽行),公園旁河邊,山、水、橋、人和諧完美,拍照不斷( 春天福建行景色美如畫),這幾天正是穆陽桃花盛開之桃花節游人頗多,我們因天黑無奈放棄,放棄的還有老屋
8,天黑了,沿高速公路趕往福安縣,紅軍繞過,我們晚入,熱鬧非凡,宋建制,理宗御批"敷錫五福,以安一縣",得名福安,是中國畬族人口最多的地方,有中國茶葉,葡萄,油茶油,綠竹之鄉,中國民間船舶修造基地,而福安的柏注洋,是全國18個革命根據地之一,號稱"閩東的延安",我們沉浸在閩東延安的紛圍中,將探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