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我對成功一直以來的理解就是成功需要很辛苦。但是本書給了一個不一樣的視角,要想成功,要想取得卓越的成就,就要學會放棄很多事情,專注于做那件最重要的事,堅持一件就夠了。
本書以作者加里·凱勒的親身經歷開始,循序漸進。作者的公司兩次陷入困境,都是通過“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擺脫了困境。第一次擺脫困境是通過找到14個關鍵職位上的人,第二次擺脫困境是通過讓這14個人專注于“本周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每個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成功人士是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呢?答案就是成功人士的所有行為和精力都緊緊圍繞自己的目標,成功在于“聚焦目標”,專注于最重要的那件事。
1.關于成功的六個謊言
第一個謊言:每件事都很重要
生活中的芝麻小事永遠不應該阻擋你去追逐偉大的事。成功人士在做出決策之前,會先充分思考,直到找到主要任務,然后把主要任務當作核心,圍繞主要任務做其他事。絕大部分的所得恰恰是靠較少的付出而獲得(帕累托法則)。所以書中建議我們可以把“待辦事項清單”轉變為“成功清單”。從你要做的事情當中,挑出最重要的20%。再在這20%里面縮小范圍,直到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
第二個謊言:你可以同時做幾件事
同時做兩件事等于一件也沒有做。現代人喜歡一心二用或者三用,一邊做事一邊聽音樂,一邊開車一邊打電話…因為這樣可以提高效率。但是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表明,一個人能同時兼顧幾件事的說法只是一個美好的謊言。所謂的“多面手”根本抓不住重點。他們看起來好像每方面都兼顧到,沒什么事能難倒他們,實際上每件事都做得不怎么樣。這是因為在不同的任務當中切換不是沒有成本的。如果是簡單的任務,多消耗的時間成本小于等于25%,如果是復雜的任務,多消耗的時間很有可能超過100%。
第三個謊言:“過上有規律的生活”
人們普遍認為自律是成功人士的標配,他們都有規律生活。但問題是,我們可以把意志力看作一種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來恢復的有韌性的“精神肌肉”。如果在一件事情上用的意志力太多,又不等它恢復就投入下一件事,我們的表現就會令人不滿意。想要利用好意志力,就需要我們有意識地把握好時機,在每天意志力最強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在意志力衰竭之前把它做完。從人的本性來說,你不可能要求自己每時每刻自律,而是應該通過訓練養成某個習慣。當習慣已經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時,在別人看來你就像是一個自律的人了。倫敦大學的調查表明形成一個習慣平均需要66天,而不是一般說的21天。保持習慣相對于養成習慣要容易得多。書中以菲爾普斯為例,他小時候完全專注不起來,從14歲開始,每天在水下待6小時,養成了習慣之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第四個謊言:“意志力觸手可及”
意志力很重要,文中以棉花糖實驗為例,那些意志力強的人無論從成績,事業等等方面都比意志力弱的人更加優秀。
2.怎么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
問自己一個關鍵的問題: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為什么做了這件事,就會讓其他事變得更簡單或者不再必要?
做了最重要的那件事之后,你就會發現為了實現目標而要做的其他事其實少花點力氣就可以做成,或者壓根沒有必要去做。你可以對瑣碎的事情“視而不見”,就像給自己戴上一個眼罩。這樣你才有可能改變你的生活軌跡,心無雜念地去做那件最重要的事。
作者也給出了方法:倒推法。
首先考慮長期目標,然后一步步往回想,倒推出現在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請想一想:
·為了長期目標,我未來5年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為了5年目標,我今年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為了今年的目標,我本月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為了本月的目標,我本周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為了本周的目標,我今天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為了今天的目標,我現在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把所有目標一個個聯系起來,直到你找到當下最重要的那件事。
以美國喜劇演員宋飛為例,他認為要成為好的喜劇演員,就要每天寫一個笑點。他的方法是在墻上掛一幅巨大的日歷,哪天寫下了笑點,就在當天的日歷上打一個大紅叉。這列紅叉會越來越長,他會很希望看到它繼續下去,而他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要讓它斷開。
人生這么短暫,找到你最重要的事情,讓它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