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大寶的班主任讓孩子們每天閱讀,讓孩子們先有量的積累,再有質的提高。我是雙手贊成。不止一次在教育媒體中看到,語文學不好,其它學科都會受到影響。我覺得,語文的學習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閱讀。
閱讀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當我們讀到一本好書,會愛不釋手,會去了解作者的簡介,關注文中的注釋、書后的參考資料,可“按圖索驥”進行擴展閱讀。大寶很喜歡《長襪子皮皮》,已經讀了三遍了。她看到書后推薦的其它林格倫的作品,又選擇了《淘氣包埃米爾》、《海濱烏鴉島》。
閱讀是一種增加閱歷的過程。作者之所以寫一本書,多是有感而發,對自己所處的社會、對自己某段生活的感悟,通過虛幻的人物來達到自己的某種希冀,比如《紅樓夢》、《城南舊事》、《呼蘭河傳》等。或許有家長會說,孩子小,體會不了那么深。體會可以不深,但是閱讀了,就會有印象,好書是值得反復閱讀的,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每次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閱讀是一次身心旅行的過程。我喜歡旅游,很喜歡看《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大寶2歲多的時候,也跟著我一起看,她愛看書上插畫中的船、飛機、動物、鳥類。她知道飛機、船可以帶她去遠方,動物、鳥類是她的朋友。
閱讀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法。與成人一樣,孩子在生活中也會面臨疑惑、委屈,甚至情感上的壓抑;在他們成長的路上,也會遭遇對他們而言極其巨大的困難。一本能夠引起共鳴的好書,既可以成為孩子精神上的避難所,也能幫助他們獲得情緒上的舒解,得到心靈上的慰藉。
閱讀是一次親子互動的過程。母親摟著孩子,一起閱讀。母親用輕柔、舒緩的語調講述著書中的內容,孩子已經被深深的吸引。時不時,母子二人交流著自己的感悟,多么溫馨的場面!孩子會在親子閱讀中體會到父母的愛,孩子也會講這種愛傳播下去。
閱讀是一種終身教育的好方法。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其實指的就是閱讀。書籍是孩子們不離不棄的朋友,時刻警醒著大家。
如下是我對培養孩子閱讀的幾點忠告:
1. 閱讀這件事,越早開始越好:但是,任何時候開始都不算晚。從現在開始,每天堅持閱讀至少十分鐘;
2.心情不好時,不讀書:氣鼓氣漲的,什么都看不進去;
3.別孩子交給音頻故事:故事雖好,父母的陪伴和愛的傾注才是最重要的;
4.自己不愛讀書,就別責怪孩子不讀書: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以身作則,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
5.把選書的權利交給孩子:書不分等級,孩子喜歡的,就是合適的;
6.別讓孩子讀太簡單的書:大人看的書也可以給孩子講,多豐富孩子的閱讀素材;
7.別把閱讀當成考試:邊閱讀邊考孩子,摧殘了孩子的注意力,也讓孩子反感;
8.孩子要求反復聽一個故事時,別煩躁:重復是孩子的獨特學習方式,孩子感興趣的,就會不厭其煩得重復、重復、再重復,別用大人的眼光看待此事;
9.別太依賴分齡書目:孩子的小腦袋瓜各有不同,父母才是孩子閱讀的啟蒙者、引領者;
10.孩子學習遇到困難,除了補課更要閱讀、閱讀、閱讀。
閱讀是一種習慣,一種愉悅,一種享受,一種境界。經常閱讀,自有一股繚繞身心的別致“書香”,就像不會枯竭的豐盛水源、盛開不敗的鮮花綠柳。書香彌漫的人生歲月,能在有限的生命時間欣賞無限的生命美景,可使我們活得更加豐富與智慧、充實與從容,人生也因此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