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時節,卻遇到30年來同期最冷的一周,就是在這樣一個雪打黃葉的日子,我一個人乘車來到了孔子的故里曲阜。34年來,這是屬于我一個人的獨行,開啟了人生的又一個第一次。來這里,只為心中最喜愛的經典。是的,從4年前讀陳琴老師的《經典即人生》開始,我就深深地喜歡上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因為對朗誦較為感興趣,所以最讓我著迷的是經典的韻味感,在帶著孩子們讀經典的過程中,我被老祖宗們的智慧所深深地吸引。我知道我們這代人最缺少的就是關于傳統的文化底蘊,也因此不敢給學生隨意開口講授經典,所以三年前我是先從帶著孩子們背誦開始的。而這次的孔子故鄉之旅,也注定推動我向更深層邁進。
? ? ? ?在這次會議上,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毛繼東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漆永祥教授、我最敬愛的陳琴老師分別講話和授課。漆永祥教授的講話沒用課件,但提出的五點問題卻深深地打動了我。他說,一,小學生要有背誦的能力,在半理解的基礎上背誦。二、咬定經典,堅持到底,語文是積累起來的。三、重視鄉土教育,讓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可以遍尋老家的名勝古跡,了解講述名人故事。四、多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學會觀察。包括傳統節日,節氣,服飾,禮儀的調查等。五、讀書是孩子自己摸索的事情,古今一個道理,古為今用,今為古行。漆教授說,不管是國學,還是語文素養,都是日積月累的問題。高考作文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具有批判性思維,讓學生敢于質疑(這一點,好像與我們修文的培養目標相一致哦)。
? 陳琴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節《陋室銘》,這是我前些日子帶著孩子們剛剛背誦過的,陳老師的課先從銘的定義和特點入手,而后讓學生齊讀,針對學生對出現的字不熟練的情況,從字形辨析入手,出示了馨,罄,儒,濡,犢牘三組形近字,并讓學生速記到紙上。每個詞讀兩遍以加深印象,然后采用踏浪式誦讀鞏固字音。在學生讀得較為流利的基礎上,進入第三個環節原文譯文互讀。學生讀一句原文,再讀一句譯文,其中重點的,難以理解的詞語陳老師通過在原文和譯文中用相同顏色標注,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字詞的意思。在這一環節中,陳老師還通過“何陋之有”引出《論語》中的兩段話,分別是《論語子罕第九》,《論語雍也第六顏回》,從中引出高士的品質;從孔子要去東夷居住,讓學生明白東夷西戎,是偏遠之地。在大體理解了意思的基礎上,學生再讀《陋室銘》,強化瞬間記憶。并通過出示的紅字,讓學生感受到銘的一個特點,講究押韻。之后更進一步,到第四個環節,開始探討人的品質。陳老師先以一個問題引出“劉禹錫到底想要講什么呢?”這段話圍繞哪句話來寫?德馨。然后給學生講述劉禹錫的故事。隨后教學吟誦,在吟誦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高士的品質。最后一個環節陳老師拓展了劉禹錫的《秋詞》,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現場聽陳老師的吟誦,滿滿的感動,不禁想要落淚,和孩子們徜徉于這樣的課堂,幸福!
? 晚上9點之后,明師班學員研討會,毛教授的一句話讓我茅塞頓開,我們教語文是要教母語啊,那我們該怎樣教我們的母語呢?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 ?開完會回到酒店,已近11點。11點45分,就此停下敲擊鍵盤的手,洗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