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重述
以前我們對團隊管理,總是比較簡單粗暴,一般都是圍繞KPI開展。一般情況下,我們制定非常具體的人員分工、推進步驟、階段目標、檢查方式等,這樣做確實能夠保證項目按照我們的想法推進,甚至獲得好的業績。而實際上,我們發現在項目中,團隊成員更多是被動執行任務,他們的收獲和啟發并不高,并不能培養出更好的工作意識。我們在制定計劃時,忽略了員工的需求,導致他們缺少奮進的內在動力。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和舒茨的人際需要理論,每個人都存在的內在的需求,如果在工作上能夠很好的結合和滿足他們的需求,將能夠大大提升小組的凝聚力和生產效率。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舒茨人際需要理論:在人際互動過程中,都有三種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A1:經驗
在對銷售團隊的管理中,我們會習慣性地將促銷員定義為在門店賣貨的人,而不是一個有自我發展需要的人。
我們總是習慣性地給他們制定每月的銷量目標,每天至少接待多少組顧客,每天至少向顧客演示多少次產品等等,只會關注他們是否會離職,從來不會理會他們是否有什么想法,不關注他們是否想提升工作技能,也不會關注他們是否有能力去勝任更多的角色和任務,我們會發現這樣的管理方式,除了個別精英促銷員之外,大部分的促銷員的工作滿意度并不高,如果出現某個月收入不理想的話,他們很容易會離職。因為他們只有生存需要得到滿足,其它需求并沒有實現。根據需要理論,
在銷售團隊管理中,可以考慮切合他們的需求。嘗試提供更多工作技能培訓課程,例如溝通技巧、人際技巧、PPT技巧、PS技巧等;嘗試為他們設定更高級的角色,例如產品專家、疑問解答專家、銷售精英等;嘗試組織特長展示活動,讓他們發揮個人才華。我想,通過這些操作,能夠滿足他們自我發展的需求。
A2:目標與行動
目標:在第四季度前,在廣東促銷員中挑選合適出人員賦予更高級角色:產品專家、銷售大神、疑難解答專家。其中,在人數占比中,產品專家占比5%,銷售大神5%,疑難解答專家5%,擔任這些角色的人員,獲得額外的獎金獎勵,提高他們工作滿意度;
行動1:制定項目說明書,向廣東領導說明情況,并爭取獲得市場基金支持;
行動2:準備相關的學習資料,制定清晰的崗位指導,培養目標人選;
行動3:全省范圍內使用考試、面試的方式,篩選合適人選,宣布任命和工作期限;
行動4:監督他們定期輸出工作內容,服務其它促銷員;
以下為重寫:
I 便簽:
根據需要理論的提示,要讓組員在小組中得到良好的發展和成長,需要做到以下幾件事:
第一,觀察和了解組員的個人需要,并在小組過程中,利用小組活動去激發、鼓勵、和滿足組員的需要,這樣能夠保證小組往目標方向發展;
第二,我們可以根據小組的目標,賦予組員不同的角色,讓他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才能,這樣做有利于保證完成小組目標;
第三,要想辦法讓組員之間加強溝通交流,助人自助,有利于小組目標的達成;
A1便簽:
最近,我們發現今年下半年,銷售團隊的一線銷售員流動率非常高,比上半年要高了幾倍,原因除了和薪資結構發生變化之外,還和工作內容的變化有關。
上半年,我們所招的銷售員會被定義為該門店的負責人,除了負責此門店的產品銷售之外,他還肩負此門店的管理、品牌的推廣、粉絲的集結等等任務,當時的促銷員工作很積極,除了銷售之后,還會合理管理門店的進銷存,還在線上線下宣傳門店的地址,聚焦粉絲一起互動等等,當時大家工作熱情非常高漲。
下半年,由于門店的數量激增,我們對促銷員的工作內容也進行了調整,也增加了更多的規矩。促銷員被定義為最簡單的促銷員,其它任務慢慢被弱化,而每天都有固定的任務需要執行。每個月,他們都有固定的銷量目標至少120臺手機,每天固定需要接待顧客至少20組顧客,每天至少向顧客演示次產品的比例2:1等等。促銷員的工作熱情慢慢減弱,不能完成任務的人十有八九,有些人漸漸在離職。另外,部分被我們由促銷員提升為督導的人,雖然薪資沒有任務變化,但是他們工作熱情十分高漲。
在對銷售團隊的管理中,我們管理方式的變化影響了他們的發展需要。將促銷員定義為在門店賣貨的人,而不是一個有自我發展需要的人,忽略了他們個人的需求,導致他們脫離團隊。而那些由促銷員被提拔為督導的人,工作熱情大增,經常能夠完成工作任務。可見,我們在管理中,若能夠結合組員的個人需求,則能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標。
A2 便簽:
根據需求理論,我們培訓的業務可以進相應的調整,在明年上半年,除了產品課程之外,推出不同的技能課程,幫助促銷員更多的人個技能;
第一,在以后每一場產品培訓中,觀察和了解促銷員的人個特點,為每一位促銷員建立個人信息表;
第二,選拔優秀促銷員為調查員,針對促銷員的個人特長和需要,調查和投票他們想學的三門課程;
第三,根據他們的投票結果,選擇最相關業務的需求,制作成為課程;
第四,開展線下課堂,同時推出線上課堂,并設定每門課程的精英學員;
第五,建立通用技能課程:溝通技巧、人際技巧、PPT技巧、PS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