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少年時代起,記憶里的母親都是和父親站在同一陣線上對我呼喝,逼迫做無休無止的家務,要求對兄妹忍讓,苛求學習前三……等等。
那時候,母親每天和我說的話永遠與家務有關“飯做了嗎”、“衣服洗了嗎”、“雞喂了嗎”、“煤渣清了嗎”……
討厭的是周末。
周六下午千年不變的洗衣服,全家人的衣服。那時候家里衣服都比較少,基本上每個人只有兩套換洗,每周洗一次,那個酸爽……以致需要我每次都強壓著心里翻滾的惡心……
洗完衣服就是做晚飯,飯后洗碗仍舊是我的活。全收拾完馬上就得做作業,因為這是周末唯一我能寫作業的時間。后來想想,這反倒練就了我求學期間作業高效的作風,而且保持至今。
周日可以睡晚一點再起,可是再晚也不會晚過8點,因為父母要上班,會一起把早飯做好。
周日的午飯,必是餃子。兄長高中求學三年,周日午飯的餃子我就包了三年。父母本來就多少有些重男輕女,再加上兄長自小體弱,就慣了個挑嘴的壞毛病。最可氣的是每次包餃子,他都要坐旁邊看著我切肉餡,旦凡有一丁點肥肉沒挑出來,他立刻就會吵嚷起來,然后等母親中午下班回家再告狀,同時甩手賭氣不吃。每次他一告狀,母親就會先訓我,再好聲好氣地勸慰他,勸夠了,他才會矯情地做出一副勉為其難的樣子翻著揀著地吃起來……其實哪回也沒見吃少了,哼!
那時的母親,工余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忙碌。
80年代末,義務教育也是交費的,家里同時供三個年齡差不多的學生,即使父母每月有工資拿,也負擔頗重。母親年輕時就是縫紉熟手,就通過朋友接了手工活,每天回到家就立即忙碌著剪裁、縫紉……
因為做家務,我做作業都是在兄妹入睡之后,而母親縫紉的軋軋聲會持續到我入睡……也許,這是那時我沒徹底反抗只讓我做家務的唯一原因吧。
可是那時,在我看來母親堂堂一個企業職工,干部家屬卻做這種手工活,實在太沒面子了。
因為這些,高考時候我只有一個愿望:離開這里。
曲曲折折地,我如愿了。
大學畢業后,我留在了上學的城市,工作,成家,生子。
孩子落地后,我真正開始考慮“生存”、“撫養”、“教育”這些詞的時候,看著身邊幫助我帶孩子的母親,才忽然明白自己少年時代有多不懂事。
當我打開記憶的閘門,慢慢地把那些被我的敵意壓制的事情釋放出來時,我才想起來,原來,我也是母親愛的孩子。
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是愛我的。
還在襁褓里的時候,有一次母親抱著我和父親爭吵,她的眼睛在流淚,她在說著什么,我聽不懂,只知道抱的我緊緊的,聲音好大,我有點害怕,有點心疼,討厭站在母親對面滿面怒容的父親。
妹妹沒出世時,我是和母親一起睡的。母親會在每次我躺下和醒來時都拍著我親昵地叫“小臭妮兒”。而我那時,總會向母親抗議“我不臭,我不是小臭妮兒!”
母親也總會寵溺地回應“好,你不臭,你不是小臭妮兒--”然后再親我一下,說一句:“小臭妮兒。”年幼的我,總會用腳重重地砸一下床表達更嚴重的抗議,卻很享受母親的親吻。
我稍大一點,母親就開始在家里接手工裁縫的活貼補家用,對我的關注就相應減少了。小小年紀的我看著繁忙的母親,卻不肯原諒,想方設法地吸引母親的注意。
母親說,那時我從外面玩完回到家里,進家門時母親必須要打招呼“我家妮妮兒回來了呀”,不然就會有事兒。
這個我不太記得,我記得的是有一次回到家母親照舊在忙,我在屋子里轉了一圈,無聊,就要水喝。母親恰好手上放不下,隨口說“等一會兒。”
我有些不樂意,還是答應了。心里落落地咔嗒咔嗒了幾聲之后,問“一會兒夠了嗎”
“再等會兒”母親還是邊忙碌邊回應。
“噢。”我更不樂意了,卻還是應了。心里又咔嗒咔嗒幾聲,又問“一會兒夠了嗎。”
如是反復幾次之后,母親終于起身去給我倒水了。從母親手里接過水的那一瞬,我心里的得意漾開了花……
有小妹后,母親仍然寵我。
小妹剛出生那年冬天,父親回鄉探親,小小的我在家里呆不住,跟母親打了個招呼就想出去玩。父親一聲喝住“不能出去!”
我當時就驚訝了,可是馬上就聽見母親說“這么小的孩子就是玩兒的,不讓她出去玩干什么。”
我以下釋然地斜瞅著父親,可是父親仍然說“這么冷的天出去有什么可玩兒的,家里暖和,在家呆著。”
我氣哼哼地瞅著父親一個沒注意,嗖嗖就往外跑,跑著跑著,忽然覺得腳下一空,原來被人從后腦勺抓著衣服提了起來,同時聽見父親充滿笑意地說“你往哪跑?”拎著我就往回走。
我嘴里哇哇叫著,手腳一齊亂舞,妄圖掙脫……一直到現在,我都覺得那是我這輩子對“困獸猶斗”理解最深的時刻。
母親是個重教的人。
兒童時期還是母親獨自帶著我們在農村,家里的地只有母親一個人耕種。有一年母親帶我去地里翻瓜秧,有個陌生的老瘦男子在地頭路上經過,母親恭敬地招呼“張老師……”
那時候,我還沒上學,就問母親“老師是什么?”
“老師是上學時候要教你們識字的人,以后見了這個爺爺都要打招呼,叫老師。”
即使中學時期,母親也會為我安排妥帖自己能做的。
高中時候,每個月只能回家一次,有一次回家我跟母親抱怨宿舍里連個放餐杯的地方都沒有。返校后第二周,有一天課間有人叫我:“你家來人了。”匆忙跑去,原來是母親讓父親找了個車,把家里一個柜子送到學校,給我當桌子。柜子里,是我四季衣服和許多好吃的。那個時候,這樣一個柜子簡直就是聚寶盆。
孩子落地后,月子是母親照看的。
后來工作忙起來,還是母親來幫的忙。
那時,早上5點多起來出門拿貨,7點半8點到家做早飯,做完飯寶寶也醒了,母親和孩子吃飯,我自己開工。然后這一天就到凌晨1、2點。睡四五個小時吃一頓飯都是正常的。
母親那時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吧,經常在我邊上瞅著空子,一口一口地給我喂飯。
就靠這一口一口喂的飯,那幾年雖然吃飯不及時,我卻沒落下什么胃病。
后來,各種變故,母親每次來看我都要留下些錢。有時直接給我,有時悄悄放在某個地方,等走了再在我打電話時候告訴我……
有一次,和母親聊起來,我說看看自己,想想你當年,兩相對照,我以前一直覺得自己挺厲害的,可是看看現在這一個孩子我都忙成這樣,真不知道那時你帶我們三個是怎么過來的。”
母親總是低順著說“是你們省心。”
其實我還有句話沒說“小時候我以為自己到你那個年紀會比你強很多,可是到今天才發現同齡的我其實不如當年的你……對不起……”
經歷越多,越明白我一直都是你愛的孩子,你想要的只是我的平安,快樂。
因為你,我知道自己是有人愛的,經歷什么都不會放棄好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