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填詞寫詩,不輟日夜。
我近來還是畫樹,直筆皴,橫筆皴,魚鱗皴,練習各種皴法。進度緩慢。
因為我總是掌控不好濃淡水分,問老師用的什么紙。
半生半熟宜紙好,便于把握。勾形墨色稍濃、干、枯為上,行筆且慢。
學中國畫,先要畫到這一步,每一筆都要清晰可辯。此謂之寫。如寫字。
國畫最難理解和把握的,就在這個寫上,懂了,就入門了
在寫這個字上做文章即可。
我問老師畫了多少年了。
N年了,近2,3年來才開始有所得。無人教,瞎子摸象。
與你所說的都是這些年來的認知,應該說是直指國畫本質。
老師畫作
老師畫作:勾
勾,淡枯墨寫之。松散為上。
我說:我還是掌握不好枯瘦濃淡,用淡墨就愛洇。
師父答曰:掌握了,就入門了。
入門真難啊!
老師畫作:皴
皴與擦,盡量不蓋勾的形,依山勢而行。
等干了后〈最重要〉。
再進行下一步,染。
中國畫不傳之秘,就是墨中加多少水,及干到什么程度再進行下一步。
確實難掌握,也不能像做西點弄個稱稱重弄個表計時。
是要相當的心性的,所以要用玩的心態進行。計時可行,但你能保證每次干濕程度(加水量)一模一樣嗎?
老師畫作:染,未干
染,第一遍,待全干后,看效果。染,可進行N次,直達到心中所想。
對。濕的,干了后才能見效果。水份把得好,不會皺。
不干不能進行第二次染。
中國畫的偶然性比太大。千百遍難得一張好的。
與你說的是純技法,但畫中還有陰陽二氣之交流,陰陽之氣通了,才稱之為中國畫。
關于陰陽,可讀下《苦瓜和尚談畫錄》。
我的感想:玄之又玄啊,畫畫這件事。可能像禪宗的頓悟,需要一個契機,才能把門推開。也許畫上很久也不能找到契機,也許終其一生也找不到。
山水畫植根于山水中。看黃公望的故事,他畫《富春山居圖》時日日坐在富春江邊看山看水。
中國的詩詞書法和繪畫都源于大自然,我們現在生活與自然隔絕了,自然無法真正融于自然。
當然自然是一個重要的條件。我個人認為是必要而非唯一條件。
六祖慧能說:“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現在的生活遠離自然,我入門的機緣在哪兒?前些時畫樹時說要像王陽明格竹子一樣格樹,但我就沒有好好看過樹。
現在對我來說,練好基本功是首要事情。慢慢摸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