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實在人,太難了,我耗不起,成本太高。

一個人是如何了解這個社會?從而看清現實的?形成自己的生存方式,并開始融入社會的?我說的是融入不是加入。有兩種比較熱門的說法,一種認為宿命論,出生決定。一種是環境論,成長環境決定。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兩個問題一直是心理學研究的重點。但我個人偏向于后者。因為我的出生并不好,一個普通家庭,所以我沒辦法體會那種到出生所帶來好處,所以我更愿意相信后者。我個人也是一個心理學愛好者,喜歡了解這類知識,一次看公開課有幸接觸到這類知識,一位教授講述了一個研究如果將一個出生很好的孩子實行放養什么都不管,優秀的父母不去教育他,但這個實驗一直沒有成功,為什么?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父母肯愿意不教導自己孩子,因為他們愛他,愿意無償給他最好的和最棒的,這便是父母。其實這也是在拿一個人一生來賭一個實驗,這代價太大。

父母的作用是什么,除了生養子女,更重要的是利用他們所擁有的知識閱歷來培養子女,這也為什么大多數人長大都是從事父母之前類似工作的原因,因為他們的人生經驗可以使你少走很多錯路,甚至可以利用資源走捷徑。很不巧這些我體會不到,于是我更愿意接收后者,因為我不能信前者,出生論,一直以來都是兩類人說辭,一類是站在里面的人,一類是站在外面的人,里面的人優越的鄙視,外面的人悲觀的抱怨。我也曾陷入過其中。但我是個求知欲很強的人,喜歡探索,舉個例子假如我看了一部有趣電影,我會去網上搜索有關他的所有知識進而能更深刻理解它。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二手電腦店實習生,當時我去面試時,老板給我一份簡歷,那是我第一次填的簡歷,也是我唯一次填的最真實的簡歷,在個人優點上我寫了“為人老實,肯吃苦耐勞”,就是這一份簡歷給我換來了三百元的工資和包一餐午飯,我的工作很簡單,但不輕松,我要每天搬各種貨物,早上拿出去,晚上拿回來,直到一次聽到老板和朋友談話,用的方言,但我聽懂一句,老實人很吃香嗎?我知道這是說我,并且帶著他們嘲笑,我很憤怒,但我沒有發作,直到一次他又雇了一個實習生,一次我與他閑談,了解到他拿的是600,第二天我沒有去上班了,老板打電話過來詢問,我說不干了,他先是苦口婆心勸說,又說給我加錢但我耗不動心,一個人騙你一次很難保證沒有下次。我也慶幸自己沒有回去,因為我在哪里只是一個廉價的搬運工。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的第二份工作是銷售,也是電腦,于是我填了第二份簡歷,這一次我寫的是“精通電腦維修,并善于學習”。這份簡歷給我換來一千元底薪和百分之十五的業績提成,我在哪里干了一年,有一句話是說銷售十句話九句是假的,我就是變成這樣的一類人。也是在哪里我的性格得到改變。有一次來了一個新的銷售員,我發現我做了一年的積累的專業知識,還不如他的忽悠來的輕松,我不得不正視自己的工作,或許這類工作要求并不是那么高,于是我離職了,我認為我不應該去干哪類工作,我不甘心,但出來后發現,來來去去,我再也沒拿到之前那么高的月薪的工資。但仔細想來其實之前工資按年來算其實也不高。這就是我的成長軌跡的一部分,這其中的所有選擇都是我自己決定的,我的父母除了之前給我一些生活上的幫助,其他什么都沒有。

我很慶幸自己的選擇,也很感謝那些人和事。讓我一出社會就接受到了現實,也讓我看清了現實。之前看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挺多人回答;在一家公司你會因為什么而毫不猶豫的辭職。有說環境啊,有人說老板吧,有的說同事。我的回答是;是工資,當一份工作的工資與你不匹配時,我會選擇辭職,不會講什么感情,因為當你沒有任何用處的時候,也會被人一腳踢開。工作;一是工資,二是成長。

有人說社會是染缸,進去了都會同流合污,我覺得挺很有道理。記得我做銷售的時候,由于價格是我定的,說高說低都由我,但我的目的是買出去,并且高利潤,但不是所有人都買賬,于是我學會了看人,看實在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可否認活的最滋潤的都是比較雞賊,比較尖的人,這是我們老家對狡猾的的形容詞。因為這個社會充滿了陷阱,大家得目地都是利潤最大化,只要交易就會有欺詐,只是多少的問題,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會看人~

“也許我應該活的像個狐貍”

狐貍知道很多的事,刺猬則只知道一件大事”。-彼得·沙洛維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