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原來是選擇學
? ? 《斯坦福極簡經濟學》一書買于一個月前--有書共讀公布七月讀書書目之時。買的時候有些猶豫,自己好說也是學過三年的經濟學研究生,多少也是可以說是知道經濟學是怎么一回事,學過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宏觀層面、微觀層面,對于經濟學不說很深入的研究,但多少是有感悟的。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再買一本《極簡經濟學》不?
投資于購書上都是值得的付出,讀書是最簡單、最容易達到的貴族生活,好吧,就這樣輕意說服自己買下一本又一本的書籍。“斯坦福”的招牌也是夠吸引人的,我這一輩子估計沒有什么可能到這樣的大學去學習了,那么就讀幾本據說是這個大學的書吧,也是一種參與是不?
說實在的,說到經濟學,我特別喜歡樊綱的《經濟人生》一書,里面的觀點,我認同,人生其實就是選擇學,經濟學其實就是關于選擇的學科。喜歡經濟學,也是覺得“它不僅能說明國民經濟、國際市場運行之類的大問題,而且能夠說明我們個人生活、人生道路上的各種‘小事’。它可以使我們在面臨人生事業的各種選擇問題上,有一種更為清晰的思維方法,面對林林總總的社會現象、人生百態,能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
《斯坦福極簡經濟學》的作者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經濟學教授提摩西·泰勒,她是美國經濟協會權威刊物《經濟展望雜志》主編,斯坦福大學“杰出教學獎”得主,美國通用教材《經濟學原理》作者。全書從36個經濟學關鍵名詞入手,每篇約3000字,用生活實例引入主要原理,解釋、分析經濟現象,概念清晰,沒有經濟基礎,也能輕松理解。簡約不簡單,幫助我們認識復雜的世界,在經濟社會中,成為一個更聰明、更成熟的參與者。
這本書沒有告訴我們你如何賺錢,也沒有任何理財的方法。其實就是一本介紹經濟是如何運作的入門讀物。讓我重新又對經濟學重要名詞進行了溫故知新。“極簡”,即最基礎的理論。用樹和森林來比喻微觀和宏觀的關系,全書分兩部分,前半部分是微觀經濟學,后半部分是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部分從“看不見的手”開始,來講市場經濟是如何運作的。這只“看不見的手”是如何通過市場讓供需達到一個微妙的均衡點,在貿易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完美的協調全球的勞動者進行分工合作,生產出一件件物美價廉的商品。
說了很多名詞,如壟斷、不完全競爭、負外部性(例如污染、無法支持技術或無法生產公共物品)、貧窮、收入不均、信息不完全,以及管理不善的等等。也分析了政府在經濟運作中起了什么作用?政府的介入能否完美的解決這些問題,還是會破壞經濟發展規律,讓事情變得更糟。通過實例,我們看到政府的政策并不能真正的解決所有問題,而只能是有所權衡取舍,就如社會的福利計劃一樣,在援助和激勵之間拔河。
宏觀經濟學方面作者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分析入手,看看政府是如何運作對抗通貨膨脹,財政赤字,貿易順差等方面帶來的負面影響,實現宏觀經濟政策的四個目標: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但實際上,宏觀經濟牽涉的方方面面更多,無論是凱恩斯法則還是古典經濟學理論,都不能完美的解釋宏觀經濟運作的規律,它們只能是在某個時期,某個范圍內有效。
生產力驅動的三大因素:實物資本增加、更多的人力資本(意即員工有更多的經驗或更好的教育)以及更好的技術(意即更有效率的生產方式)。 未來的經濟將不再是固定成長式的零和游戲,而像是一種合作創業。如果每個國家在遍布全球的貿易、生產、技術與知識的網絡中合作,那么大家便都能更快速地成長。
這么多年,從事的工作多少都是與經濟學直接或者間接相關的,特別是在讀研期間,從事的就是一線經濟學理論到實踐的工作--做就業工作,做政府主體的就業工作,畢業論文方向也是就業與失業問題的研究。
這么多年的感悟很多。總結來說:
第一,經濟學就是給我們一個方法。它承認個人選擇才是真正重要的選擇,別人誰都替代不了你,你評價的幸福別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可以說經濟學是民主的,它承認每一個個體的權利,不把某種意志強加于人。
第二,經濟學是包容學說。經濟學不以一種倫理標準和道德標準來要求人,它承認個體之間的觀念和標準是多樣化的,它包容所有不同的觀點,因此它也是寬容的。
第三,經濟學很有趣,頗有幽默感。真正學經濟學的,很會自嘲。經濟學對自己不是一種放大的看法。幽默感首先是寬容的,然后是對自己的一種合理評判。樊綱說“不把自己看得多么高大,不把自己的觀點看得多么重要,才可以用一種幽默的態度對待人、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所以經濟學家常常有一些自嘲的笑話,來看待世界上的各種事物。
有空讀點經濟學吧!這樣,人生會多一些的選擇,也會多一些機會,更會多一些精彩。
相信我不會錯。推薦這本書的同時,更推薦樊綱的《經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