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校園暴力的我告訴你

最近,校園暴力話題重新發酵,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和深度的思考。

作為80后,我已離開校園很多年了,很多記憶已經模糊。但當我在記憶中收索,卻發現校園暴力曾那么深刻得存在于我們那個年代。當我們同齡人之間再度談起這個話題,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幾件血淋林或者戰兢兢的案例,或是自己經歷的,或是耳濡目染的,然后我們大多會不以為然地調侃兩句,笑笑了之。

我也在此之列。但也許不同的是,我雖表面云淡風輕,但心里卻一直有什么東西梗在那里。時間并不能抹去所有的傷痛。

小學時,我是班里的中隊長,各項成績和能力都處于前列。但是數學成績非常差,逢考都在60分徘徊,老師也經常在班上點名批評我,同學們只要看到我在數學課上被叫起來回答問題,便一副看好戲的表情。我也在如此高壓環境下小心翼翼,茍延饞喘。旁邊一位男生,基本屬于過去定義的差生,但是唯獨數學好。他經常在數學課上譏笑我,每每數學卷子發下來后,就拿著我的卷子滿教室宣傳。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開始辱罵我,媽呀爹呀帶著筢子就隨便向我扔過來。最后開始拿鉛筆戳我的肉,那個夏天,我簡直就像紫薇格格遇到了容嬤嬤,受盡了虐待。由于我是班干部,在家里也是乖乖女,自尊心和虛榮心極強,根本就不敢向老師和家長講。

盡管我一再退讓,不斷地求情,他還是得寸進尺,搞得我簡直不敢去上學了。然而,在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的,我開始扮演起了“下流”的女流氓,用當下最惡毒的臟話和他對罵,甚至比他罵得更加不堪入耳,結果他居然停止了欺凌,反而一臉友善起來。

那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痛苦經歷,至今我還可以清晰地回憶起男同學辱罵我時的音容笑貌。雖然我奇跡般地獲得了和解,但是我的數學成績成了我永遠的痛,我的自信心也自那時起開始小心地保留了起來。

時間不會流轉,我也不可能用今天的智慧去挽救當年那個可憐的小孩。所以今天,我想結合親身的經歷和教訓給家長們說說,如何引導孩子去面對這類慢性的校園暴力。

第一,承認自己受到了侵犯。剛開始的時候,我真的認為男同學只是開玩笑,或者是玩笑過當,我試圖善意包容和理解他,不愿承認自己受到了惡意的侵犯,錯過了掐掉邪惡勢力苗頭的最佳時機。如果你有小孩,特別是女孩,請你一定告訴她,正常的同學關系和欺凌關系的分界線在哪里,鼓勵她一旦感覺侵犯,要立刻發聲,表明態度,進行必要的反擊。

第二、放下顧慮保全自己。到了事情中期,我開始意識到事件的嚴重性,但已無力扭轉,然而我考慮更多的是同學和老師對我的評價,媽媽爸爸會不會發現我的數學成績很差,徹底撕破臉我將如何和其他同學相處,而就此放任了每天的語言折磨和斷斷續續的皮肉之苦。是不是很蠢???我承認。但是,就像我們無法回到童年一樣,我們也無法完全理解小孩為什么會為了這些虛無渺茫的東西放棄保護自己。(從心理學層面上來說很復雜,這里不贅述。)所以,請不斷地告訴孩子——什么都沒有你重要,必要時,放棄別的保全自己。

第三,構建信任的支持系統。我當時真的一直沒有告訴家里人,最多就是輕描淡寫地用別的同學的名字作主角問問爹媽的看法(多么細膩的少年?。钡绞录徒?,他們都被我蒙在鼓里。但如果我當年敢于或者善于向至親尋求援手,我不會受那么重的內傷。究其原因,我擔心父母會拼命保全我,不惜與學校大動干戈,最后玉石俱焚,而我以后怎么在學?;彀 P『]有辦法理解成人的游戲規則,我們也不相信父母會周全我的顧慮。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經常同孩子討論遇到特殊事件時的態度,了解需要,尋求信任,獲得認同,建立一種可以深度信任的親子關系。

第四,用新的認識改寫未來。我曾在暴力事件中久久走不出來,抱持著悲觀消極的觀念,看不見太陽的光輝和閃耀的自己。直到在李欣頻的《打造創意版自己》中,我認識到從神經組織和意識層面上,我們都有可能想象出一個有益的版本,即通過形成一種全新的解釋和觀點來覆蓋過去的認知和感受,獲得一種超脫。舉個例子,我可以想象,經過我不懈的努力,搞定了那個劣等的男生,并智慧地獲得了他的尊重。這是一次勇敢的嘗試和成功的超越,我擁有了解決此類難題的能力和技巧。也許你會說這有點阿Q精神,但是對于受過傷的年輕人,不能自拔的孩子,這也許是個簡單可行的辦法。

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總結。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夠保護好自己,也希望家長們能夠智慧地協同孩子走出困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