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這不是一篇自我檢討書。
四月份已經過去10天了,想起自己離開家時的信誓旦旦,躊躇滿志,到現在,似乎還是在原點踏步。哦,也不對,有一點的變化就是,開始了自己的健身運動——跳繩,每天能早晚各跳1000個了,盡管跳的過程中,還是有些痛苦的,多少有挑戰和堅持的成分,但是運動完,身體真的是很舒暢,這幾天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態,似乎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哈哈,結婚前的狀態,好像一下子年輕了很多呢!
還有一點更為突出的是,這幾天說話好多啊,似乎自己有叨叨不完的東西,總想倒出來。有時在想,是不是需要給自己設置一個止語日呢,呵呵!不過,一切的發生都有它的意義,這句話真的是真理。通過這幾天和朋友們的交流,我收獲了很多東西。真的是,用心時,你的付出,一定也會回報你想要的收獲。在交流中,我更清晰地看到,我們所面臨的一切痛苦,其實都是因為一件事情——逃避。逃避自己真實的需要,因此看不到真正的問題所在,也就更沒有了解決問題的動力。但是,內在的需要還在。于是我們就沉溺在所謂的痛苦,矛盾,糾結中,像被一個無形的繩子牽著一樣,日復一日,重復著每一個沒有新意沒有突破的日子。即將過去的今天,就是昨天的翻版。而能預料到的是,即將到來的明天,也會是今天的翻版。
昨天中午躺在床上,快到上班的時間了,不想動。我都能想到,下午會做什么事情。沒有絲毫懸念,沒有絲毫新意。內心里有個聲音,再給我一個自由的下午吧,從明天開始,我再做我該做的事情。這就是我所謂的自由。基本每天,我都會這樣給自己開脫。其實也很清楚,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了。
唯一欣賞的是,自己始終保持著一份覺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這個狀態。似乎是在允許著自己,暫時舒服著吧,舒服一天是一天嘛,人生,何苦那么為難自己呢。可是我在分享著我跳繩的突破,在鼓勵著別人,“要勇于突破自己的舒適區”。 這句話,最近我說了很多次,鼓勵別人去勇敢面對問題。周日與朋友A聊了一下午,她很敞開,狀態非常好。她給我講那種害怕改變的恐懼,我們竟然追溯到了她一歲半的時候。然后,那么多年,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再到如今的工作,這種感覺竟然一直都在,支配著她固有的一種模式。那天,她一直在流眼淚,到最后,她顫抖著描述那種恐懼,我把她抱在懷里,陪著她她嚎啕大哭。我知道她的痛苦,不會因為這一次兩次的清理,就完全化解,但是還是鼓勵她,一邊痛苦著,一邊去勇敢地邁出新的一步吧。
還有朋友b,很長一段時間里,看她沉浸在自己設想的各種恐懼里,甚至讓我感覺到,她在享受這種痛苦。和她交流時,我總有種憋悶的感覺,甚至有時莫名地惱火。為什么不去嘗試改變呢?為什么不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其實我也清楚,盡管她的設想大部分是假的,但是她的恐懼和抗拒,是真實的。這種真實的感受,就像一根繩索,牽著我們,讓我們忘記了自己要走的路,要去的地方。我對她的惱火,也何嘗不是對我自己呢?她有她邁不過去的坎,我也有我一直逃避的地方。這就是交流的魅力,在看到對方的同時,也清晰地看到了自己。
說到這里,我自責了嗎?自己如此,還幫什么別人?似乎也沒有。喜歡德芬老師說的話,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需要面對的問題,在情緒糾葛中,我們可能看不清自己,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用所學幫助別人啊。好吧,希望朋友們也能諒解我的淺薄。
昨天下午,有朋友給我留言,好羨慕你們這么有時間可以閑聊,我需要看書準備我的注冊會計師,還要看孩子。我說,很好啊,你能分清輕重緩急,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我其實心里很虛,想達到你這樣的狀態呢!她說,你很會安慰人。安慰嗎?我說的是自己的真實感受呢。到了夜里,不知道被什么刺激了,心突然被擊中的感覺,還這樣玩下去嗎?日復一日的?
想起一直推薦大家看的《偷天情緣》,這算是一部輕松的喜劇吧,但是寓意真的好深刻。題目和主題似乎不搭,不知道怎么翻譯的。大意是主人公意外地在第二天醒來,發現過的是和昨天一模一樣的生活,遇到的是一模一樣的人,做的是一模一樣的事情,沒有任何懸念。然后日復一日,過了好多天。他試了各種方法抗拒,甚至很多次自殺,但是第二天醒來,依然是重復的又一個昨天。直到最后,他放下了抗拒,決定接受了。他出門時,開始熱情地和遇到的人打招呼,他開始有激情地投入當天的生活。漸漸地,日子一天天過去,盡管每天的事情一樣,但是他的態度變了,方式變了,他越來越享受這里的生活。這里的人也越來越喜歡他。終于,在一個早晨,他睜開眼,發現躺在身邊心愛的姑娘,沒有消失。他終于收獲了他渴望的愛。拉開窗簾,他驚喜地看到,新的一天,終于到來了!
這是一部很值得好好品味的電影。就像篇中主人公一樣,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學習成長,我們意識到自己很多固有的模式,在牽引著我們,重復著日復一日的日子。當然,這些模式的形成,有它根深蒂固的原因。我們一直在學習探索自己。覺察自己。什么是覺察呢?我覺得覺察就是,活在當下。意識到當下在做什么。這是自己想做的嗎?還是只是慣性地被牽引著呢?我們可以有別的選擇嗎?可以有別的方式嗎?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嗎?也許,在一點一滴地覺察中,我們的慣性就小了下來,就能看到更多的可能,看到新的方向。
當然問題的關鍵還是,你愿意日復一日地重復著每一天的生活,還是愿意,轉一個彎,去看看不一樣的風景呢?如果你想,那么,其實我們每一刻,都站在一個拐點中。
想剖析自己與工作的關系,好像又拐彎了。每到快上班的點兒,就有點焦慮。不過,今天,我會體驗,我可以在什么地方,拐一個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