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個高度自我覺察的人?聽起來好像遙不可及,其實人人都可以去做-----冥想。
據說有冥想習慣的人更聰明,更平和也更幸福。例如正念冥想“ 不加判斷地觀察當下的自己 ”。聽上去簡單,做起來很難。
最簡單的是從觀呼吸開始:
呼氣的時候,意識到自己在呼氣,吸氣的時候,意識到自己在吸氣;
呼吸變大的時候,意識到自己呼吸變大;呼吸變小的時候,意識到自己的呼吸變小;
……
如果走神了,就意識到自己走神了。然后不要批評,盡快拉回來就是。
讓呼吸綿長,一次呼吸15秒左右。
如果呼吸長不了怎么辦?意識到自己長不了,然后拉回來就是。
冥想的具體好處
1.冥想讓人更聰明
專注、記憶和學習是需要神經細胞高度配合才能完成的復雜動作,冥想則是這些動作的訓練。比如在“專注冥想”里,需要持續地專注自己的呼吸;在“正念冥想”中,則需要不斷把注意力在身體不同部位轉移——這和狙擊手注視目標、小孩子視覺追蹤卡一樣,都是特別好的專注力訓練。
冥想能顯著提高神經系統的協調性,大腦血流量增加,這讓你變得更加聰明。中午的時候做20分鐘冥想,相當于2小時的睡眠效果。
2.冥想讓人很平和
所有的冥想中,都有“放空”、“靜心”的需求——如果走神了或有情緒,不要自責,只需要看著他,情緒就會慢慢消失。
當你在看情緒,你就已經不陷入情緒中間了。
高僧點悟的時候,經常大喝一聲:“ 主人翁何在? ”,就是提醒你——現在陷入情緒的這個你是真的你嗎?那個觀察情緒的你去哪里了?
落到生理層面,能檢測到冥想讓你的前額葉到杏仁核的神經連結加強了。前額葉是大腦的指揮部,而杏仁核主要與人的負面情緒有關,說明你對于情緒的掌控能力加強了。
所以高人們并不是沒有情緒,只是他們從情緒里面跳出來的速度比你快得多。你遇到點事郁悶個2天,人家半秒就跳了出來。
3.冥想可以讓人更快樂
冥想會增加左前額葉的活動性,減少右前額葉的活動性。右側前額葉代表負面情緒,左側代表快樂情緒。抑郁癥的人右側前額葉發達,冥想的人會有更多快樂體驗。禪修里面叫做禪悅,積極心理學叫做積極情緒。
我們也許沒有必要非了解原理才開始去操作使用——事實上你也不知道你手機是怎么運作的,但用得好好的。
總之,成為一個高度自我覺察的人,從冥想開始是一個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