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就想生活得更快樂,而不是投身于激烈的生存竟爭,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減少自己的壓力,也就是說,你要學會認識自己的反事實想法并改變它們。”
? 你是否也有許多個“我應該”或是“我如果”的假設?
“我應該擺脫拖延癥。”
“我應該更苗條一些。”
“我如果能像他一樣,我將會更成功。”
“我如果也擁有這一切我該有多幸福。”
圖片發自簡書App
壓力也就從你潛意識對現實與虛幻的對比中悄悄衍生出來。這便是“反事實思考”,而每每不盡人意時,我們都傾向于進行“反事實思考”。
若是想象一番,抱有期待,整個人都因此大受振奮,那就是有益的“反事實思考”,我們幻想卻也愿意為此努力,這甚至可以成為前進的動力。
可現實往往是在我們受挫時,無助、煩躁,我們把希望寄托于“如果不曾這樣,我們將會如何如何”這般幻想上,我們逃避現實,躲藏在“反事實”的美好中。如此想來,只是更加苦惱,壓迫感與緊張感占據全身,我們倍感壓力。
試著欣然的去接受事實吧。別去想那些“如果”“應該”,或許糟糕的事情已經不能挽回,當你平靜下來去面對、接受一切時,你會覺得突然輕松下來,只是你自己的所謂的想法不會壓迫自己了。有時,一個人的胡思亂想比事實帶來的沖擊,要大太多了。
生活風平浪靜時也同樣。沉浸在幻想中的幸福總歸只是曇花一現,若你也經常有“反事實思維”,那便把你期待的想要的“應該怎么樣”“若能怎樣”變成“你可以達成”“你可以改變”吧。
希望我們都可以去傾聽自己的真實想法,在這壓力常存的生活里做自己情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