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上唯一一對情侶分手了。
剛剛在微博看到小葵的動態,我一時難免唏噓。
高中的時候,小葵和老高沒在一起,還是好朋友的階段,就被班主任約談過兩三次,我們覺得莫名其妙,到大一那年,他倆在空間公布戀情,我們才佩服于班主任的火眼金睛。當時感慨到,雖然班主任扼殺過不少早戀的萌芽,但好歹還有留存,小葵和老高就是那幸運的一對啊。如果我沒記錯,那天,我們全班同學都點贊了那條公布戀情的說說。
其實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是異地,小葵在北京,老高在南京,一南一北,阻擋著兩顆相互傾心。都說異地戀辛苦難熬,許多高中情侶就是因為大學不在一處才無奈分手,相較之下,我真的佩服他倆異地的勇氣以及彼此間的信任,我是由衷的祝福他們,甚至想過班主任參加小葵和老高婚禮的情景,嗯,當時我覺得一定非常有趣。
然而怕是不可能了,小葵和老高分手了。我關注了他倆的微博小號,得知分手的消息后,我發現他倆取消了互相關注,QQ頭像也都換掉了。明明國慶還看到小葵秀恩愛的照片啊,怎么就分手了,曾經無比親密,分手后就形同陌路么?
作為一個母胎單身二十年的我,大概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說來也湊巧,昨天很早就在平行世界里,看到一張訂閱的小王子的卡片,那是一張很長很長的卡片,里面描述了他從小至今的所有感情經歷,我花了十五分鐘看完,心中多少有些感慨,他的感情史不算匱乏,但從他的文字中,我也能看出他的真心,對待每段感情的真心。然而他在里面說,我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在一段感情里痊愈得越來越快。
此位小王子可能也懷疑自己,唯恐自己辜負真心。是啊,誰愿意承認自己是個花心的人?誰又不愿意遇到從一而終的愛情?愛情,這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曾被多少人寫進書里,又被多少人歌頌過啊。可是,年輕的我們卻對愛情越來越迷茫。
愛情,它又到底是什么呢?我沒有任何經驗,我只能從書中找尋答案。
曹雪芹在《紅樓夢》里倡導的愛情,其一,是建立在很深刻的日常生活中的知己之情,能夠彼此了解與包容并緊密的生活下去;其二,心要對抗遺忘的本質,對抗時間的耗損,而能夠永不磨減。
張愛玲的愛情,不強求,不卑微,愛了便是愛了,因為愛你,所以自己要變得更好,這樣將來才能有勇氣站在你身邊,她喜歡“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我也發現對于愛情的評價,“愛情要占據一個人莫大的精力,它要一個人離開自己的生活專門去做一個愛人。即使頭腦最清晰的人,從道理上她可能知道,在實際中卻不會承認愛情有一天會走到盡頭。愛情賦予他明知是虛幻的事物以實質形體,他明知到這一切不過是鏡花水月,愛它卻遠遠超過喜愛真實。”
而佛洛姆又說,“愛情并不是一個很強烈的瞬間感覺,它實際上是一種人格的表現”。
正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或許一千個人對愛情也有一千種看法,畢竟這關系到價值觀和人生觀,因著個性和經歷的不同,每個人對愛情的感知也千差萬別。
那么你對愛情又有怎樣的看法呢?
東隅兮兮堅持日更第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