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道之劍——軒轅劍
發明家夫婦
在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一個國名為朝云,國王和王后是一對偉大的發明家。
一天,王后在花園中賞花喝茶,有蠶繭從樹上掉下來,落入熱茶中,挑出蠶繭時,抽出長長的絲,于是王后開始種桑養蠶,抽絲編絹。沒錯,她是嫘祖。
國王在游牧遷徙過程中見百姓勞苦不堪,受到帽子在地上滾動啟發,腦洞大開,于是發明了“輪子”,進而成車,大臣倉頡給這項偉大的發明起名叫“軒轅”,國王覺得這個名字不錯,就把這個“車”的名字當做自己的名字,因姓姬,所以叫“姬軒轅”。 因其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一段家史
黃帝被后世華人尊崇為“人文初祖”,與炎帝并稱為華夏祖先(有家譜為證)。
黃帝與炎帝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們的爺爺是伏羲,爸爸是有熊國國君少典。
少典娶了喬家的兩個女兒女登和附寶為妃。
一個晴朗的日子,姐姐女登到郊外游玩,忽遇暴雨,有神龍來伴,許久才駕浮云而去。女登因而承孕,生下炎帝。炎帝生下來三天能言,五天能走,七天就長全了牙齒。但是,因為他牛首人身,脾氣又暴,少典不喜愛,就把他和女登母子倆人養在姜水河畔,所以,炎帝長大后就以姜為姓。
又一個晴朗的日子,妹妹附寶到郊外游玩,又忽遇暴雨,有電光纏身,半日方繞北斗而歸。附寶感而受孕,懷胎25個月,生下黃帝。黃帝落地能語,長得河目龍顏,性情和善,很受少典的喜愛,就帶著他和附寶一同住在姬水河邊。黃帝長大以后,便也以姬為姓。
打仗親兄弟
炎帝黃帝管治后期,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戰亂不止。最終形成三股最強勢力:炎帝、黃帝、蚩尤鼎足而立的局面。黃帝居中原。炎帝在西方,居太行山以西。
無論在那個年代,梟雄都繞不過一個焦慮障礙,統一中原一直強迫著他的思維和行為。
蚩尤就是一代梟雄。
傳說蚩尤有八只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戰,不死不休,勇猛無比。終上所述,蚩尤是蜘蛛俠與哪吒合體,是一位精通中國功夫的阿喀琉斯。
不僅如此,蚩尤還有81位兄弟,都有銅頭鐵額,八條胳膊,九只腳趾,個個本領非凡。連他們的伙食都異于常人,我們吃五谷,他們吃石頭子兒。
所以當蚩尤抱著一統中原的雄心壯志與炎帝大戰時,可想而知,炎帝敗。于是,炎帝求援于黃帝,兩兄弟聯合戰蚩尤及其81兄弟。
蚩尤善戰,制五兵之器,彌漫天云霧。黃帝應敵,九戰九不勝,三年城不下。
天賜神劍
久戰不決,黃帝乃仰天而嘆,天聞之。遂命諸神采首山之銅,在荊山下鑄九鼎,每個鼎模中抽取一段銅水,鑄曠世神劍,一劍定九鼎。九鼎因缺少一段銅水,并未鑄成,直至禹收九牧之金,再鑄九鼎,將中原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映一州,象征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
再說神劍,劍身金燦燦,不容凡人直視,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天賜神劍于黃帝。并授黃帝兵信神符破五兵,借風后指南車辨霧中方向,在涿鹿展開激戰。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天賦異稟,凡人兵器奈何不得,黃帝秉持天賜神劍,這劍內蘊藏著洪荒之力,方斬蚩尤銅頭鐵額。但蚩尤有不死之身,所以黃帝命人分尸葬于四處,使之不得完尸復活。蚩尤是令人尊敬的對手。黃帝將其首級葬在礬山,山坡上生長出一片血楓林。
天賜神劍在涿鹿之戰中盡顯神威,黃帝用自己的名字軒轅,來命名這把圣道之劍。
形天爭神
戰勝蚩尤之后,炎帝與黃帝兄弟之間再起紛爭,戰于阪泉,最終,黃帝戰勝了炎帝,從而形成了炎黃部落聯盟,同時黃帝取代了炎帝在黃河流域各部落中盟主的地位。
隨即黃帝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顯現大蚓大螻,色尚黃,于是他以土德稱王,土色為黃,故稱作黃帝。黃帝即位于公元前2697年。道家把這一年作為道歷元年。
炎帝雖敗,但是炎帝一位近臣并不服氣,此人名喚形天。天為至大至尊,此人“有天之形”可想而知其非凡。
形天自持本領過人,不耐煩屈居人下,與黃帝爭神位。往來廝殺,不在話下。畢竟黃帝通天,職為雷神,一聲力喝,空中炸雷震耳欲聾,形天不禁仰天觀望,黃帝怒舉軒轅劍,斷形天首級。黃帝葬其頭于常羊山麓。形天雖然沒有了頭顱,卻并不死心。改名為刑天,取“刑”的割殺之意,“天”有巔頂之意,指人頭。刑天,就是被砍了頭的神一樣的存在。
沒有了頭的刑天,用雙乳代為眼睛,用肚臍作為嘴巴,手持盾牌大斧繼續揮舞,誓與黃帝決戰到底。
結果可想而知,光有勇武是不夠的,神勇如蚩尤都成了軒轅劍下魂,何況勇武比神勇還要低一個層次。
正是:形天不應與天爭,非凡奈何神助勝。
后世流轉
黃帝崩,葬喬山,五百年后,山崩,墓室空,惟軒轅劍在焉。夏禹得,大禹治水時立下汗馬功勞,夏朝憑此立國。幾百年后,夏朝國君無道,此劍輾轉被商湯所得,商湯持此劍取天下。商末亂世,劍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