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小姐是我實習時認識的同事。
她是我見過對待工作最認真的人,同時也是最較真的人。
當大家忙的焦頭爛額時,她在加班加點的工作;當大家放松休息時,她會把自己逼的比有工作還忙。
按理說這樣干活勤快的人更會受到大家的歡迎和領導的提拔,可事實相反,她入職以來的四年里,居然從未拿過優秀員工獎。因為大家的看法一致:跟S小姐相處太累了。
我跟S接觸不多,印象里的她為人坦誠,待人熱情,我認為這些流言蜚語是對S的惡意中傷。后來由于項目需要,我調到了S小姐所在的辦公室。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我發現她確實業務嫻熟,能力出眾,但是也有一個讓人難以忍受的習慣,就是喜歡跟人抱怨。
S小姐很喜歡跟他人“分享”自己的苦楚,為何是“分享”不是“吐露”?因為“分享”是有意識地呈現自己的痛苦,“吐露”則恰好相反。
一開始我還會為她出謀劃策,可她依舊將不如意的小事反復跟我提起。從吐槽工作忙碌到厭惡工作上的勾心斗角再到惆悵自己不得重用。
這樣的人剛接觸的確讓人憐惜,很多人也為她的待遇打抱不平。但時間久了,大家發現S小姐是一個很容易被繁瑣小事困擾的人。
跟她聊天談心,也是三句不離工作。原本大家輕松愉快的氛圍能被她的一句話弄得尷尬無比。
她問我為何總是付出與得到的不成正比,我對她說要不就無怨無悔地付出,要不就坐享其成,不理他人閑言閑語。
她很固執,我的工作量是別人的幾倍,連發泄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嗎?
我很想對她說,親愛的,有很多的工作是你強加給自己的,勞逸結合才是正確的選擇,盲目的付出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很理解她想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但是過于主動就是讓自己處于被動。
她對工作的認真不是源于對職業的熱愛,而是把這份工作和別人的評價看得過重。她總是想討好所有人,贏得大家的好感,但是在這樣想法的驅使下,往往會適得其反。
實力往往跟沉默掛鉤,說出來的實力往往會被人嘲諷。
朋友荔枝每次找我聊天,都會強調最近哪里不順,我問她怎么天天怪這怪那,她抱怨每天都有不開心的事情,好不容易整理好之前的情緒,又遇到新的不開心事情。
水逆來了怪水逆,大姨媽來了就怪大姨媽,本命年到了就怪本命年,反正諸事不順總能找到理由,一個星期變著花樣的不開心。
聊到最后,我詞窮了,給她建議了一個我用過的小方法,每天遇到開心的事情記錄下來,若有意義可進行適當自我獎勵,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盡量做到漠視,然后晚上整理帶著好心情入睡,第二天重復。
經常會有女性朋友在感情問題上遇到困惑。有的忙著吐槽現任,手撕前任,天天詛咒那些對不起自己的人;有的哭訴自己被渣男拋棄,被小三插足,被各種人情世故擾亂心神。
怨婦通常是指三十多到四十多歲的人之間。但是很多人年紀輕輕卻已有怨婦心結。怨婦心理即一種愛抱怨的消極心理,它屬于情緒發泄的一種,具有一些典型特征:
常常會找一些人把不滿情緒進行過度發泄,并且會不分時間地點,到處跟人訴說,這樣一來,非但沒有達到宣泄情感,愉悅心情的目的,反而讓自己陷入更絕望的負面情緒當中。
若你想找人傾訴自己的不滿,請不要找親近的朋友作為你的長期發泄對象,這樣只會讓彼此的距離越來越遠,別怪別人冷情,而是這個社會的消耗需要成本。
如果對方一直耐心傾聽你的苦水,那么請好好珍惜ta,對方真的是堪比心理醫生的存在。
為何你年紀輕輕,卻活成怨婦?簡單來講分為兩種。
第一種:太把自己當回事。
現在不是唐朝,你也不是女皇武則天。把自己看得過重,拿自己的處事方式去要求別人真的很令人反感啊!
就算自己做法正確,但是為別人的過錯而生氣,只是變相地懲罰自己,除了徒增煩惱仍無濟于事。
這樣的不滿會讓你的眼光變得狹隘,從而整個人變得有攻擊性,待人接物也會斤斤計較。
第二種:太不把自己當回事。
只有你愛自己,尊重自己,別人才會重視你,不敢輕視你。為了一個人或一件事毫無底線的退讓,只會助長對方囂張跋扈的氣焰。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你承受的苦果也有部分是自己釀造而成。
不要想著自己是不是不夠好,不夠善解人意,跟輕視自己的人在一起,沒有未來只剩折磨,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只適合逢場作戲,生活里人格的平等才是維持長遠關系的前提。
活的肆意還是委屈,主動權在你。好好寵愛自己,但不是沒有底線的溺愛,這樣才會更加強大。
涵世慕季
愿每人
在浮華世界學會寬容包涵
在如是年月懷有向往思戀
涵什慕記
在這里
望你能慢下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