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標準的70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我生活在農村,那時候的我們天天滿大街瘋跑,捉迷藏,玩抓石子,爭沙堆,丟沙包……我常常是和小伙伴們玩著玩著,就被一張報紙,一本雜志所吸引,于是就有了一群孩子們玩得興致盎然,滿頭大汗,旁邊的石頭上坐著手捧報紙雜志的一個小女孩,正低著頭貪婪地讀著。直到他們玩夠了,解散了,我也只好把手中的報紙,放在主人家原來的地方,戀戀不舍地回了家。這個畫面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印象中。那個年代,只有村委會,我們都叫大隊部有報紙和刊物,而這些報紙雜志也只在有書記、大隊長、婦女主任這些在大隊部工作的人家里才能夠看到,足見書多金貴。
后來干媽家的爺爺給哥哥姐姐們定了一份《少年文藝》,我,便也沾了哥哥姐姐們的光。等他們看完后,我便可以借過來仔細閱讀了。我的寫作夢也是自讀《少年文藝》開始的。它讓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知道了遙遠的地方,我同齡的孩子們都在干什么;也萌發了我的寫作夢想,我想拿起筆來,記錄我的少年生活。所以,《少年文藝》陪伴了我的整個少年生活,成了我的少年記憶。兒子小時候,我還特意給他定了好幾年的《少年文藝》。
有了《少年文藝》的閱讀積累,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每次的命題作文,無論從選材,還是從文筆上,我的作文往往都能夠得到我們老師的首肯,然后當成范文,全校朗讀。聽著老師邊讀著我的作文,邊做著點評,我心里美,聽著也格外認真,人也分外自信。人人都發愁的寫作課,在我這里卻成了展現自我的機會。那種感情訴諸筆端的喜悅之情給了我莫大的鼓勵與滿足。我喜歡這種自己與自己心靈交流的方式,喜歡在靜靜的世界里,打開想象的翅膀,在寫作的天空里翱翔。
畢業后的我卻成了一名數學老師,整天和數字圖形打交道的我,忘記了自己的寫作夢想。有了兒子后,也曾斷斷續地提筆給兒子這成長記錄,可是生活瑣事太多,我又缺乏堅持的毅力,所以寫作也被我束之高閣了。感恩遇見,2018年,遇見了萌姐語昕老師和白楊師姐,我又提起了筆,在我的五十歲開始邁步追尋我的寫作夢,記錄我的生活,我的感想,記錄我的讀書生活,讓文字變成一個個靈動的音符,在我的夢里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