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第后賦菊(唐)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注釋]:[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有登高賞菊的風俗.說“九月八”是為了押韻.[2]殺:凋謝.[3]香陣:陣陣香氣.[4]黃金甲:金黃色的鎧甲,此指菊花的顏色.[講解]:黃巢除了精通武藝外,也愛讀書,能詩能文.他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考中.不過,科場的失利卻使他有了另外的收獲:那就是看到了考場的黑暗和吏制的腐敗,使他對李唐王朝的本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考試不第后,卻豪情倍增,借詠菊花來抒寫自己的懷抱."待到秋來九月八”,點明菊花開放的季節是在秋季.尤其是農歷九月九日,這是中國古代傳統的重陽佳節,這一天親友聚會、登高飲酒、欣賞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風姿、引人贊賞的日子.這種風俗在唐代特別盛行,比黃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經與朋友約定“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嗎?黃巢在這里特別強調了“九月八”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堅定的信心:九月八日這一天一定會到來的.人們對重陽節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們迎接這個佳節到來的作用,向人們展示了美好的前景.詩的第二句寫菊花的威力:“我花開后百花殺”.百花的凋零與菊花的開放本沒有必然的聯系,在詩里卻寫成菊花一開百花就枯萎了,變成了因果關系,這正是強調了菊花的威力.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視為國花.據唐人李肇《國史補》載:“京城貴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黃巢一反傳統的觀念,對菊花大加贊揚,你看,“我花開”與“百花殺”恰成為鮮明的對照,更顯出菊花精神抖擻、威力極大.重陽,是菊花的節日.詩的三、四兩句描寫重陽節的景象.第三句寫味,“沖天香陣透長安”,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沖天香陣”.天,在封建社會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無上的權威,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就連作為人間最高統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稱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來管理萬民的.但菊花的香氣卻可以“沖天”;不僅“沖天”,還能充塞京城長安.一個“沖”、一個“透”,表現了菊花、從而也體現了詩人那種藐視天地的雄偉氣魄.第四句寫色.如果第三句是傳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則是寫菊花的“形”.“滿城盡帶黃金甲”,“滿城”是說菊花無處不有,遍滿京都;“盡帶”是說這遍滿長安的菊花,無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黃金甲.身披黃金鎧甲,屹立在颯颯西風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偉!況且,“滿”城“盡”是,如同云霞,映照著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長安!這里所歌詠、所塑造的,不是單獨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這首詩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懷,通過刻劃菊花的形象、歌頌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現了作者等待時機改天換地的英雄氣魄.當農民起義的“重陽佳節”到來之日,那些封建統治階級威風掃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樣凋零了嗎?當浩浩蕩蕩的義軍開進長安之后,那身著戎裝的義軍戰士,不是象這滿城菊花一樣,金爛爛輝光耀目、威凜凜豪氣沖天嗎?這首菊花詩是封建社會農民起義英雄的頌歌.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寫了菊花的精神,也寫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備;既寫了菊花的香氣沖天,又寫了菊花的金甲滿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鮮明.語言樸素,氣魄宏偉,充滿了使人振奮的鼓舞力量.
資料 作業-草稿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