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家群里發(fā)生件事,姑姑把嫂子狠狠的罵了一頓,特別難聽,起因是嫂子@姑姑顯示的是昵稱,姑姑生氣了,你這是不把我放在眼里,反了你這個小輩。
嫂子沒還嘴,任由姑姑罵,沒讀過書的人,捍衛(wèi)立場的時候罵人的話簡直和身份不相符。媳婦看不下去,在群里很客氣的替兩邊解釋這個@群友只能是網(wǎng)名。這倒好,本想大事化小,結(jié)果火上澆油,為啥?媳婦剛好聲的解釋了下,姑姑就爆發(fā)了
“好嗎你們,聯(lián)合起來欺負我.......”邊哭邊罵,媳婦也委屈了,找他爸告狀,他爸只管和稀泥,看來姑姑誰也惹不起。
好好的情人節(jié),害媳婦哭一鼻子,真是。
事情的道理簡單不,簡單,媳婦兒做錯什么事了么?也沒有,可為什么好心卻辦成火上澆油?也很簡單,本來就是因為不講理才起的事,你想講道理解決?而且辦事的藝術(shù)勁還差著點火候,能不火上澆油么。
為了安撫媳婦,我給她講親戚之間一個基本法則,這個法則優(yōu)先于道理存在。什么法則?晚輩盡量不要參合長輩的事情,尤其是在眾人場合,絕對不要隨意發(fā)言。對錯不重要,讓長輩能下臺階最重要,比如姑姑這事,你私信安慰下就好了,可是你群里講事情的緣由想靠解釋清楚來解決,對姑姑來說這就是站隊問題,什么意思?我不講理嗎?你一個姓馬的幫著她性劉的說話?我一個長輩輪得到你給我講道理?
媳婦在情緒里,也聽不得道理,直接給我來了句“我做錯什么事了沒有?那句話不對,我也是好心不是?我憑什么受這委屈”
看看看,我還給人家講處理事情的藝術(shù),自己這不就反面例子,哄媳婦,講什么道理,得嘴上抹蜜,行動上積極,三下五除二哄開心。講什么道理,簡直愚蠢。
“就是,咱不是好心嗎,也不是我說,長輩也太過分了,簡直糊涂,以后隨她們?nèi)?,咱不參合,咱開開心心,老公我堅決支持你,來,么么噠”
“閃遠點,死鬼”
“你敢笑一個我就敢打貓咪一下”
“你打湯圓干嘛,哼,都怪你”
“就是,都怪我,吃飯嘍親”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