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請關上窗戶】
現在請關上窗戶,讓所有田野沉寂:
? ? 如果樹木必須,就讓它們靜靜搖曳;
此時沒有鳥兒歌唱,如果有,
? ? 就算是我的損失。
還需很久,濕地才會復蘇,
? ? 還需很久,最早的鳥才會啼叫:
所以關上窗戶吧,不必聽狂風呼嘯,
? ? 但要看被風晃動的一切。
作者 / [美國] 羅伯特·弗羅斯特
林徽因的窗子以外,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話不知從何說起,等你想說的時候卻又渺茫的找不到源頭。窗子以外是世界,窗子以內是自己。
冬天來了,寒冷蕭瑟。樹木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丫,被狂風劇烈搖晃;鳥兒絕跡,飛往溫暖之地,沒了悅耳的鳥鳴。為什么要關窗,怕太冷,不小心感冒?詩人沒有如此具體解釋,繼續在第二節中描寫冬天的漫長。春天會來的,濕地再次蒼茫碧綠,樹木再次枝繁葉茂,鳥兒返回枝頭歌唱。只是這還很遙遠,冬天會持續很久,我們不得不忍受。
接著詩人又關上了窗,讓風聲盡量留在窗子外面。但是他又看著窗子外面的被寒風晃動的一切。他總是擅長不急不緩的敘述,不知不知覺的將人帶到某種人生境界。最后一句又說我們還是要看被晃動的一切,又將人帶回現實。
冬天似乎指代著某種我們無法徹底擺脫的事物,比如人必須經歷的傷心與失望,必須面對的痛苦和死亡。有時候,人是難以戰勝它們的,遠離才是更好的選擇,但它們的存在對生命不可或缺,就像一個人不經歷寒冬,很難真正懂得春天的美好和溫暖。只有真真切切經歷才會懂得春天溫暖的珍貴,但是此刻卻又是充滿無奈與惆悵。詩人將窗戶關上,將冬天隔在窗外,但他又懂得自己不該徹底離開冬天。他必須審視它、認識它,隔著玻璃注視冬天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樣子的。這仿佛是對待人生苦痛的方式之一,讓自己跳脫出來,但不是否定它,而是理解一切。
在沒有暖氣的冬天,我也關上窗戶,透過玻璃,注視著窗外的樹葉一點點枯萎,一片片被風吹落,不知它們會飄向何處,我不得而知,但是新的枝葉卻已在萌芽,我靜靜地等待著春天的又一次來臨!
最后,因為痛苦,可以關上窗戶,但別閉上眼睛,溫暖的春天總會與自己不期而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