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的洗腦方式及自己的思考
最差的人個衛生習慣是:每日不清洗自己的大腦。很簡單的道理但是大多數人好像都沒有意識到要清洗,更沒有做到。為什么呢?
因為我們的大腦是隱性器官,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都不會在它的身上花太多的注意力,就如我們的五臟六腑一樣。對它的認知靠我們的元認知能力,而元認知能力并不是我們天生的能力,需要后天的培養與積累。什么是元認知?對思考的思考,對認知的認知。大多數人元認知能力都很差,這也是大多數人沒有清潔大腦習慣的原因,沒有意識到大腦的存在又如何清洗自己的大腦呢?
但是元認知能力并不是清洗大腦效率最高的方式,尤其當自己還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閱歷的情況下,因為這個時候人的局限性更大。井底之蛙突破自己的方式不是每日的反省、思考,而是跳出井底去看到那個更寬闊、更真實的世界。
那么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呢?是學習!我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學習可以打破自己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讓自己跳出那個自認為是整個世界的井底。
但學習并不是我們要做的第一步,把自己變成 Be -Better Type類型的人才會成為一個主動學習的人。學習、成長的的過程是漫長積累的過程,大多數情況下不會一帆風順,甚至有時會倒退。成為Be-Better Type 類型的人你才會忍受這漫長的等待和短期的倒退,克服各種干擾和誘惑。所以我們首先要把自己變成一個Be-better Type類型的人。
Be-Good Type 和Be-Better Type兩種類型的人核心差異是:前一個物種的元認知活在當下,后一個物種的元認知活在未來。活在當下就困于當下,只有活在未來才有希望,才會有耐心,才會做一個持續學習、成長型的人。所以一定要想辦法活在未來!
我們所要做的第一件是想辦法就是活在未來!
活在當下和活在未來的進一步思考
我看到“活在當下”的建議最早應該是在卡耐基的書里。卡耐基說:“我們所擔心的事,百分之九十都不會發生,而對永遠不會發生的事情憑空操心是很悲哀的。”我理解的是:不讓那些過去已經發生的和未來還沒有發生的對當下的自己造成不利的干擾和影響。可以說這是一種非常安全的、輕松的生活策略。但當時我沒有考慮到它的害處。
人們為什么安于或者說是潛意識中更傾向于屈服于當下?因為雖然受困于當下,但“當下”給人的感覺是現實的,它通過我們的五感讓我們的認知更具體、更生動、更形象,它給人帶來安全感,而追求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求。大多數人都活在用“當下”做的牢籠里,因為有“現實的安全”做的誘餌,使我們囿于其中而不能掙脫。只關注當下讓我們無法進行長期深入的思考,而這又導致我們更是囿于當下、困于當下、陷入死循環,突破不了自己的局限。
放下當下的“現實安全感”很難,因為通過五感帶來的安全感更真實。活在未來真的很難,因為未來只能通過我們大腦的感知能力(即第六感)去感知,這種感覺很“虛妄”,但是卻給我們帶來希望。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想辦活在未來,因為只有活在未來才給我們帶來生的希望。